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退休=無用嗎?胡夢鯨教授提倡「活躍老化、生產老化、成功老化」,讓長者活出第二春

文:人文.島嶼 ( 採訪撰稿:曾郁茹|攝影:陳顯讓)

鄭老師50歲毅然決然退休,退休她說:「我想去做更有興趣的=無事!」

退休前,用嗎躍老鄭老師藉由晚上和周末的胡夢化生化成化讓活出零碎時間,完成了心理碩士學業,鯨教更考上了諮商心理師。授提「我才50歲,倡活產老長我還那麼年輕,功老活力充沛。第春退休後投入心理健康工作,退休讓我感覺更有生活動力!=無」與人交談互動,用嗎躍老並運用專業技巧幫助別人,胡夢化生化成化讓活出才是鯨教她的興趣所在。

台灣人口負增長,授提高齡人口占比越來越高的處境,許多人關切的是長照問題。然而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胡夢鯨特聘教授指出,協助仍有獨立自主能力的健康和亞健康高齡族群持續參與社會,對他們的健康與身心狀態有決定性的影響,才是能夠雙贏的解方。

像是鄭老師的例子不多,許多人退休後便離開勞動市場。根據勞動部「主要國家平均退離勞動市場年齡和官方退休年齡」,2015至2020年平均退離勞動市場年齡,男性64.4歲、女性61.4歲。胡夢鯨從社會學角度指出:「老化不只與老年人有關,所有人都在日積月累地經歷老化的過程,只是老化影響在長者身上特別明顯。與其強調高齡,創造高齡者專屬的制度與友善環境,更應該提倡全齡社會,減少年齡的分野,增加代間溝通與交流,能更有效地提升高齡者的社會參與。」

社會高齡化

英國學者彼得・拉斯萊特(Peter Laslett)依照人類的社會角色,提出四個年齡階段:第一年齡是自出生起至出社會就業,從依附到獨立的階段。第二年齡從就業起直到退休,是生產力最強的時期。第三年齡與第四年齡是相對的概念,第三年齡是從退休時開始,第四年齡則是因衰老與疾病,需要攙扶或臥床照護,而再次產生依賴、需要照顧的時期。

社會大眾對高齡的刻板印象,多來自第四年齡行動不便、需要照顧的形象。許多長輩身心狀態都還能繼續參與社會,但卻時常被刻板印象限制住。例如高齡者不應有競爭野心、應該好好養生、退休休息在家頤養天年。這些刻板印象將年長者從社會的主流空間逐出,趕向邊緣化的角落。

其過去30年來,台灣的醫療進步、營養改善、運動風氣普及等原因,年長者的生理健康和疾病狀況都受到控制,有很好的預防效果。半個世紀前的60歲老人家可能要拄著拐杖、步履闌珊,現在很多60歲的長者還能天天爬山跑步,不能再用傳統的刻板印象看待「老」。

「時代在改變了,30年前我們做成人教育,主要的目標是掃盲,推動成人基本教育和提高識字率。現在要推動老化準備、老化教育,提供各種老化的相關知識,讓民眾能夠老得健康、老得快樂。例如身體機能下降怎麼應對?哪些大眾交通運輸可以搭乘?還有智慧手機教學,以及如何避免被詐騙?等等,這些都是對長者很重要,以前也很少機會注意的課題。」

聯合國在1999年的「國際老人年」首次提出「活躍老化」(active ageing)理念,強調透過讓高齡者在社會生活中盡可能保持活躍的方式,維持健康的身心狀態與人際關係,藉此延長高齡者的健康和壽命,減少因身體退化導致失能而需要照護、甚至臥床的時期。這也正是胡夢鯨教授所強調的高齡教育目標。

GettyImages-1371757399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活躍老化、生產老化、成功老化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111年簡易生命表」,台灣人的平均壽命為79.84歲,其中男性76.63歲、女性83.28歲,比1960年男性62.31歲、女性66.4歲,延長了十幾年。與聯合國公布2020年全球平均壽命相較,國人男、女性平均壽命分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6.7歲及8.6歲。然而,台灣男女平均退離勞動市場年齡才60歲出頭,大多數人退休後還有將近20年時光可供運用。

「這20多年的時間,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息息相關,但多數退休準備不足的長者,極易因為社交活動急速減少、生活缺少安排,身體與大腦活動程度大幅下降,導致身心健康快速衰退。」胡夢鯨將高齡的老化過程譬喻為一段下坡的路,若是一路雪崩式地滾落,屬於負向老化;能夠穩健地一步步往前走,且不需依賴他人維持生活,則是正向老化。

「如果在正向老化的過程中,還能保有生產力,能對家庭、社區、社會付出貢獻,甚至分享積累的專業經驗,就是活躍老化、成功老化的表現。」

胡夢鯨回憶道,15年前(2008年)開始推樂齡時,高齡人口大約是280萬,現在已有430萬人,樂齡人口則超過700萬,產生了新的群體需求與特性。中高齡人口持續擴大的同時,勞動市場萎縮,許多先進國家面對類似的人口結構轉變,都開始注重中高齡人力資源開發。特別是1950年代嬰兒潮誕生的人口,至今幾乎已達退休年齡,退休潮的人數劇增,更需要積極提升中高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

「過去人們互相談論『退休』這個話題,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可能都是安享天年、含飴弄孫的情景。但現在這個觀念是傳統落伍的。」胡夢鯨強調,現在的樂齡和高齡教育重心主軸是增能(empowerment),賦予學習者從事其他各種活動、應付生活各種負擔所需要的能力。

像前文提到的鄭老師,退休後投入「義務張老師」及心理諮商所的工作,憑藉比年輕人更豐富的人生閱歷,當諮商所遇到一些狀況比較複雜的個案,都很樂意轉介給她。這也是胡夢鯨所提到:「高齡人口的能量(power)越強,生活負擔(load)就越輕。我們可以設計許多活動與課程,讓長輩增能、繼而創造新的生活重心、新的空間、新的社會關係。例如照顧家庭、繼續就業、社區服務,或是個人成長,探索新的興趣。」

參與高齡教育的長者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