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在德化举行
8月17日至18日,第届多样德化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在德化举办。海峡护文化研本届研讨会以“生物多样性与融合发展”为主题,两岸林保来自海峡两岸近百名专家学者,生物围绕两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推动融合发展的性森探索实践和做法成效进行深入探讨,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的举行创新举措,助推两岸合作领域的第届多样德化不断拓展深化,助力构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海峡护文化研增进两岸同胞的两岸林保亲情和福祉。 两岸专家学者研究交流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陈小阳 摄)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林清贤 供图) 戴云山动植物资源丰富(黄雅琼 摄) 打造平台 深化两岸民间交流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生物也是性森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举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第届多样德化绵亘德化县境内的海峡护文化研闽中屋脊戴云山脉,与台湾山脉一水相隔、两岸林保遥相呼应,是大陆连接台湾“绿色血脉”的重要支撑。二者在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动植物区系特征、动植物种类和群落分布等许多方面,有着较高的一致性。 作为“第十四届海峡论坛·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自2009年由两岸各界人士共同发起创办,已成功举办十一届,取得丰硕的成果,也吸引越来越多两岸年轻人参与。每届的主题虽不同,但主旨和核心始终不变,都是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的研究交流为载体,不断推进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共谋两岸福祉。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融合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命题,契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关切和殷殷期盼,需要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研讨会上,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郑健表示,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融合发展根基厚重、愿景光明。以本次研讨会为平台,两岸专家学者可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共促两岸融合发展大势,同心同行、携手奋进,为深化闽台林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助力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德化县不断加强与台湾在陶瓷、生态、文旅、农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创建了“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青年陶瓷创客‘i-china’计划”等合作交流平台,与台湾经贸投资往来、人文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异彩纷呈、成效显著,为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作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 主办方介绍,研讨会的举办将有力推动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融合发展的研究、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不断深化和拓展海峡两岸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提升两岸融合发展水平。未来,德化也将借助研讨会、“i-china”计划和正在筹建的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德化分院等平台与载体,进一步深化与台湾在民间交往、生态建设、经贸往来、共襄发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学术交流 共论生态与产业发展 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代表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同时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闽江学院台籍副教授黄嘉龙认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需要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过程。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角度,要在生活、生产、生态三个层面,持续促进多元的两岸民间交流。比如生活生产上可以从衣食住行育乐、农林渔牧生产,结合生态角度从两岸合作研究、两岸生态旅游、两岸生态产业等各方面加强交流并相互学习。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黄可权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探索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特色发展之路,把福建具有生物多样性、优越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实现经济增长、山川增绿、产业增效、群众增收。 台湾青年张宸睿从事野趣生境环境教育研究,在他看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产业发展应当以扶植在地产业为主,增加当地人的认同感且能获得经济上的反馈,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提升在地经济的一种方式,而且能额外得到其他产业链的孵化机会,例如有机农业、精致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 同样来自台湾的维哲环境与设计理论研究室负责人张示霖表示,海峡两岸的文化是共通不变。文化就是生活的方式,如食、衣、住、行、育、乐等方方面面的表现。因此,海峡两岸要融合发展,首先得从共通的文化层面着手。“通过两岸积极、有效地沟通与探讨,借鉴参考发展经验。”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和实践,为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泉州晚报记者 许文龙 陈小阳 通讯员 林婉清 吴有森 程小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十一天气地图:强冷空气席卷全国大部 南方上演换季式冷热大反转
- 國民黨全代會後侯友宜聲量未有起色,柯文哲仍霸佔網路聲量第一名
- 諾蘭《奧本海默》性愛鏡頭與《薄伽梵歌》結合引爭議,印度官員:這是對印度教的直接攻擊
- 無國籍孩童在東馬:因身分認同充滿茫然與無奈,還衍生出各種家庭問題
- 同济72岁退休教授做硬核科普,每天被120万网友催更
- 「酷拉皮卡下不了船」真的不是故意的,日本出版界如何照顧漫畫家的健康?
- 《奧本海默》不願提及的真實歷史:被迫遷移新墨西哥州拉丁裔,與飽受核汙染的「下風者」
- 南迴搞軌案(下):大批媒體聚集駐點,嫌犯住所成了「泰安休息站」
- 【履职故事】聚焦老龄化 聚力献良策_
- 【專訪】舞蹈家許芳宜:恍然大悟之後脫胎換骨——原來我有自主權,可以創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 随机阅读
-
-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华大分校将新增学位1620个
- 122人走桶後步道1人受困後獲救,12人登唐穗山1人至今未尋獲,登山脫隊迷路怎麼辦?
- 「酷拉皮卡下不了船」真的不是故意的,日本出版界如何照顧漫畫家的健康?
- 還沒看諾蘭《奧本海默》?15點無雷指南(下):眼花撩亂的人物關係,電影中的焦慮一次詳解
- 【榜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把伞”_
- 《奧本海默》的配樂發生一連串菜鳥錯誤,背後煩人音樂三小時不間斷疲勞轟炸
- 潑水、胸罩、骨灰⋯⋯還有嬰兒?為什麼近來演唱會觀眾越來越愛丟東西上台?
- 《高校十八禁》男星安格斯克勞德逝世得年25歲,家人:「他與心理健康的鬥爭持開放態度」
- 氩气中氢、氧、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 乙烷、乙烯、乙炔混合气体标准物质研制(四)
- 杜蘇芮颱風來襲,部分公路、道路、台鐵、航班停駛,各地最新交通異動一次看
- 「卡努颱風」路徑持續更新|台北、新北、基隆、宜蘭宣布明日颱風假
- 【專訪】音樂人鄭宜農:喜歡音樂的人談論音樂,會展現一種「宅」的狀態,這是很迷人的
- 陕西咸阳:探索旅游市场及高速服务区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 【散文】陳煌《尋仙》:人們認為住在山城多好,但每一隻山鳥和一株野樹都不這麼認為
- 美國加州內陸鹽水湖蘊含大量鋰礦,可望形成「鋰谷」帶動電動車電池商機
- 席耶娜《華燈初上,人生永遠不怕夜黑》:日式酒店賣的是「曖昧」,台式酒店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 亚冬会|14日看点:期待闭幕惊喜
- 【專訪】蘇打綠團長阿福:人類唯一能夠贏過AI的地方,就是會「犯錯」與「解鎖錯誤」
- 席耶娜《華燈初上,人生永遠不怕夜黑》:日式酒店賣的是「曖昧」,台式酒店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 金庸新修版變動最劇烈的,就是《碧血劍》袁承志與青青、阿九的三角戀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