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南北分裂之十六國尾聲(下):淝水戰後北方分裂,劉裕選擇先征服山東的南燕

文:阿前

  • 南北分裂之十六國尾聲(上):前秦苻家的南北奇葩苻登,與後秦在關隴展開混戰
  • 南北分裂之十六國尾聲(中):苻堅敗戰淝水之後,分裂方分慕容氏建立起十年短暫榮光

東漢末年以來,國擇先征服群雄割據對於中國而言,尾聲已經是下淝家常便飯。直到三國鼎立,水戰山東天下歸晉,後北統一的裂劉局面卻也沒能持續多久。然而不論三國時代,裕選燕或是南北五胡亂華,大家都還是分裂方分停留在一個「正統」的觀念之下。

直到北方正統前秦,國擇先征服跟南方正統東晉在淝水決死一戰。尾聲乍看之下,下淝東晉勝出,水戰山東但實際上,戰後北方分裂,大家再也不爭正統,群雄並起,各自稱王。而南方,也陷入了內戰,更讓晉帝「再度」被迫退位。

這是真正的天下大亂,誰也不服誰。

雖然在遙遠的北方,有一個「魏國」自詡為霸主,但恐怕也只是坐實了,戰國時代的又一次到來。把小的遮起來不看,新一代的戰國七雄,分別是涼、秦、夏、魏、燕、楚、晉。

劃破這個時代的男人,就是劉裕。劉裕本為晉將,為楚所用,又興兵反楚,搶先展開了南中國統一戰。

西元409年,劉裕準備轉向北伐。倒不是說南中國大勢已定,相反的,前一年東晉伐蜀失敗,讓劉裕的威望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就在劉裕滅楚之後,蜀地就反叛自立了。以東晉的,甚至東吳的固有戰略,蜀地在手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劉裕不這麼認為。

北方混亂未定,短時間並不會出現像前秦或者西晉一樣,能夠實施長江全線壓制戰略的政權。同樣的,逆流破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劉裕選擇先攻山東,也就是南燕的部分。

這個時代與局勢,已經跟三國大不相同。三國東吳不以北上為優先,是因為徐州難奪。但這時徐州其實就是東晉的「北府」,是劉裕的根據地,從這裡出兵,對劉裕來說最「穩」。應該不難明白?從徐州出擊,就像揮出刺拳,相反,攻打蜀地,則像大動作的直拳,容易令自己出現破綻。

這個差別完全是因為,劉裕屬於地方軍閥,而東晉只是傀儡王朝。一旦兵線拉得長了,劉裕就未必能制住朝廷。

GettyImages-610278368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劉裕首先請朝廷徵調兵力資源,在首都建康集結,繼而以船運方式送往徐州下邳。部隊重整,開始向北推進。曾經東吳有個大將軍呂蒙說,攻打山東沒有馬,很難很難,劉裕也沒有馬,劉裕怎麼玩?

正所謂「步步為營」。每個停駐點,劉裕直接給你就地築城,變成晉軍的防守據點。這已經不是劉裕第一次採用築城戰術。只是第一次是因為他窮,需要紮穩腳跟,現在卻是要打樁了。

兩晉時代,基本上沒有人在這樣打仗,三國也沒有。你會發現,中國的建築技術正在產生變化。按照建築史的說法,這時期正從「土木混合結構」,開始進入更純熟的全木構跟磚石建築。劉裕的快速築城,跟全木構建築技術必然有關連,但究竟是軍事推動了建築,還是建築推動了軍事,這就難說了。

當然,這種步步為營的推進方式,南燕不可能不發覺的。南燕大將建議燕王慕容超:「把守要地,堅壁清野」。但慕容超卻認為,應該讓晉軍穿過關隘,前後未濟時加以擊破。

戰史是這樣,就理論上來說,基本上兩方提出的戰術都是有邏輯有道理的。說誰聰明誰傻,也不過事後諸葛亮。同樣的,劉裕這邊的軍事會議,自然也要度量對方的應變之策。最中規中矩的堅壁清野,也被列了出來。晉將認為,一旦對方採取這招,那別說打贏,只怕要撤退都成問題。

可劉裕決定賭。劉裕雖成名於孫恩之亂,但他早在淝水之戰前就已經加入北府兵。跟北方作戰的經驗,有,跟鮮卑人交人的經驗,也有。劉裕認為,現在作物未熟,強行收割必有損失,鮮卑人性貪,不會這麼作。而他們如果不先清野,那最好的戰法就是引誘晉軍入關,一網打盡。

對,正是慕容超之計。是劉裕賭運特強?還是史書給勝利者拍馬屁?其實慕容超為王,跟大將的考量不同。一如淝水之戰。將軍們認為慢慢打就會贏,苻堅跟他弟弟第一執政官卻都想要速戰速決。

前線作戰,糧運不濟都還能撐個幾天看是破敵還是撤退。但對於管理階層而言,當國家糧食出現問題,各地的叛亂可能就會馬上接連引爆。屁點大的南燕,時常需要侵擾東晉邊界來打草穀,這才是劉裕判斷對方「性貪」的本質。

雙方戰略既定,決戰場域也是不謀而合。燕軍即刻開往臨朐城,並且分兵搶佔河邊據點。不過晉軍的動作更快,拔得了頭籌。劉裕以戰車為主力,騎兵作為偵察巡邏用,緩步推進,與對方騎兵隊正面衝突,沒有比戰車隊更能阻止騎兵衝鋒能力的了。

是的,劉裕志在拖延,他早已分出奇兵,去襲取臨朐城了。

奪城,夾擊。

御駕親征的慕容超倉皇而逃,晉軍則繼續推進。劉裕下令屠大城,誓要城民百姓不敢接應。終於,成功在廣固城包圍了慕容超。但距離勝利還很遠,劉裕要的勝利,不是慕容超的人頭,而是南燕的領土。桓溫若不是取得西蜀的大半土地,也不能成為東晉第一權臣。土地延伸出的利益,是令世族堅定支持你的最佳籌碼。

劉裕建起厚重的防禦工事:中國自古以來的戰爭,工藝技術的權重都很高。說得直白一些,工兵的水準,影響了行軍速度、守備能力、以及攻城能力。遇山要開路,見河要搭橋。紮營要能防守,攻城器具更是要臨時組裝。不然北伐都拖投石車走八千里路雲和月嗎?

過去東吳這方面的能力相當低落,但東晉,顯然很強大。衣冠南渡帶來的,是皇室最頂級的建築工藝技術。劉裕築圍堵死慕容超,就能分出多餘的兵力……掃蕩山東嗎?
那可能要有80萬大軍。

shutterstock_2085874669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com/達志影像
慕容超固守的「廣固城」為今日山東的青州市

劉裕首先要做的,是控制淮河水運,然後跟本土請調大量的糧食。隨著江淮水路快速抵達的食糧,成為劉裕最佳的「米彈攻勢」,用食物來招降,立竿見影。這也是一個說來簡單,實行風險異常巨大的戰術。不論如何,劉裕順利的招降山東各地,但卻聽得人家說:「沒有得到張綱,也是枉然。」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