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9月1日,前國新加坡人民選出了自己的務資味著新總統,而前國務資政尚達曼毫無意外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政尚得票70%左右。達曼當選黨
其他候選人,新加行動包括同樣是坡總金融管理局出身的黃國松,得票約16%,統這而這次選舉爭議話題最多的個人陳欽亮,以墊底之姿獲得14%的還意得票。從樂觀的人民角度來看,這個成績比起他首次在2011參選總統時的勝利得票4.9%翻了幾倍,而且還保住了抵押金。前國(註釋1)
面對這次選舉的務資味著解讀,各方都有自己的政尚見解。普遍來說,達曼當選黨評論人都認為這是行動黨的勝利,在種種醜聞風波的衝擊下,行動黨所背書的候選人以如此漂亮的得票成績,是重見天日的徵兆。
我們要追問的是,到底這個成績是選民重新相信行動黨的信任公投,還是專屬尚達曼個人勝利的光輝時刻?
民選總統制以來,行動黨最耀眼的成績
新加坡自1993年推行直選/民選總統制度以降,行動黨系統的候選人從來沒有衝破60%的得票。第一次的總統選舉,行動黨屬意的候選人王鼎昌只以58%的得票中選,這還要歸功他的對手蔡錦耀消極地、草率地面對競選工作所導致。為了讓首次總統選舉在表明上有競爭力,但又不會陷入政治極化的風險,當時行動黨的高層包括總理吳作棟都鼓勵蔡氏出來競選,同時那年的選委會一同拒絕兩位工人黨的候選人資格。

蔡氏果然不負眾望,他本人在競選期間非常抗拒掛旗、辦理造勢晚會等拉票的工作。在這個異常平靜的競選過程中,他本人還可以獲得40多百分比的選票,簡直是選舉史奇觀。如果他表現得更為積極,或許他與王氏的得票會極其相近。
而2011年的選舉,才堪稱有意義的競爭性選舉。陳清木作為前行動黨的六屆國會議員,在取得提名資格後,與行動黨陣營的陳慶炎一拼高低。陳清木除了全島鄉里跑透透以外,還舉辦群眾大會以展現自己的民眾支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