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覺察》:大腦可能有「意識過濾器」,使我們相信覺察到的經驗都是真實的

文: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意識的覺察覺察經驗過濾器

意識的過濾器與經驗的組織

我們眼前所遭遇到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察到能量或訊息的大腦到的都某些片段,卻覺察不到另一些片段?換句話說,有意為什麼只有某些尖峰點和高原會進入覺察之中,識過使們實而另外一些尖峰點和高原——非意識中的濾器能量和資訊流——卻不會?這個現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比方說,夢境中的相信我們是具有某種程度的覺察的,只不過事後我們也許會遺忘它。覺察覺察經驗然而,大腦到的都我們每個人也都有過那種甫從夢境中醒來,有意仍清晰地記得夢中場景的識過使們實經驗。如果能當場就把它記錄下來,濾器我們之後也許還有機會回想起夢的相信內容。

神經科學家羅道弗・里納斯曾經寫道,覺察覺察經驗我們的大腦到的都每一種意識狀態,都可以拿來與夢境相比較。有意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也發表過大量與夢境相關的論述,聲稱「夢是通往無意識的康莊大道」。他認為夢是一種「原始意識」(primary consciousness),而我們清醒時的狀態,則被他歸類為「次級意識」(secondary consciousness),在次級意識中,我們對於自己真實感覺和動機的覺察,某種程度上是受到阻礙的。

里納斯和佛洛伊德的觀點都暗示了,當我們做夢時,任何原本嚴格的自我劃分,在夢境中似乎都會變得模糊。就彷彿我們同時是觀看者與被觀看者,照見著自己在夢中的行動;在這樣的觀點下,藉由檢視夢境,我們可以發現非常多關於自己,甚至是關於現實的資訊。假如我們能在甦醒時記住夢境的內容,我們便能有意識地運用來自夢境的洞見,不過,即使我們對於夢境——以及非意識層面的精神活動——的存在一無所知,它依然影響著我們。

也許你已經留意到,我所用的詞彙是「非意識」(nonconscious),而不是「潛意識」(subconscious)或「無意識」(unconscious)。我刻意地以這樣的方式寫作,是因為我留意到,這些詞彙在許多領域裡——包含精神分析領域,甚至是流行文化之中——都代表了特定的意涵,而這似乎給大眾建立了一個觀念,彷彿在我們的心智底層,存在著某種統一的結構。

事實卻恰恰相反,這些非意識層面的歷程,絕對稱不上有任何統一的結構。因此在我個人的衡量中,非意識是一個更貼切的詞彙,畢竟現實上,每一個時刻裡,都發生著各種各樣——甚至可以說是絕大多數——最終完全不會被我們覺察到的心理活動,而非意識一詞更能傳遞出這樣的氛圍。

每天早晨醒來時,我們通常不會記得自己有沒有做夢,即便已經有大量以睡眠為主題的研究證實了,在睡眠的某些階段裡,大腦活動其實是非常活躍的。我們睡著的時候,大腦是在「忙什麼」?它製造出那麽多神經活動、能量和資訊流,卻要我們在醒來之後「不知不覺」?

還有另一種與夢境相似的體驗,是透過致幻藥物產生的經驗。在這樣的經驗中,我們對自我的定義更加鬆散,可以從更多不同的角度來感知幻覺經驗中的行動。我想人們不會感到意外,在近期許多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將受試者服用了裸蓋菇鹼(psilocybin)或MDMA(搖頭丸的主要成分)這類致幻藥物之後的大腦活動,與他們做夢時的某些神經活動特徵進行比較。

在這樣的大腦狀態下,下層邊緣系統(包括海馬迴)的整合功能,與某些上層皮質區域之間的緊密連結,會變得鬆懈。在這種一組區域與另一組區域互相脫離的狀態下,也許使得大腦能夠釋放出更大範圍的神經訊號模式。

這些實驗結果不禁促使我們開始思考這樣的可能性:日常的「清醒大腦狀態」也許事實上,將我們侷限在一組由特定神經活動所構成,被我們認定為真實的經驗之中。這麼說來,我們的清醒狀態之中,可能包含了一組「意識過濾器」,它巧妙地安排著我們會覺察到的經驗,於是乎使我們相信這是唯一真實的視角。

一如威廉・詹姆斯在他的名著《宗教經驗之種種》(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中所說的:「我們正常的清醒狀態,也就是所謂的理性意識,只不過是意識的一種特定類型,然而除了這一切之外,被一層薄如蟬翼的面紗隱藏起來的,是各種截然不同形式的意識,我們卻也許終其一生都不曾絲毫懷疑過它們的存在。但是只要施加些許必要的刺激,在觸手可及之處,那些精神型態便能明確、完整地現形,而它們甚至可能各自擁有自己適合的應用之處。沒有任何一種對宇宙的詮釋是最終的,因為這總無可避免地令其他形式的意識受到漠視。」

相關的研究指出,將這些誘發原始意識狀態的物質,運用在醫學上罹患疾病,或者受困於焦慮與憂鬱等心理創傷的病患身上,在幾次療程之後,都能在臨床上觀察到持久的改善。這似乎顯示出,將大腦從它慣性的意識過濾器中解放出來,對於某些症狀來說,是具有療效的。

這些研究結果意味著,當下的意識改變,以及後續如何長期持續經驗到此種覺察的改變,能夠對一個人的生命產生深遠的正面影響。或許,對於面臨死亡課題,或曾經遭遇嚴重創傷,而卡在僵硬或混亂的失能狀態,正經驗著驚恐與無助感的人而言,為他們提供一個新的方法,使他們的大腦感知到一個更寬闊的現實,能夠深度地撫慰他們,使原本受苦的心智重獲自由。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