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直播產業宛如龍捲風,跟不上就被甩出去

撰文:李蓓潔 攝影:羅挺倬

蓄著一肩長捲髮,直播有著甜美臉龐的產業吳承禧,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宛龍台灣最大直播軟體的營運主管。雖然年輕,捲風但吳承禧的上被甩出歷練頗豐富。在交大念研究所時期,直播就開始在非營利組織 Appuniverz接觸新創工作,產業之後加入行動廣告技術公司VMFive擔任行銷總監,宛龍與團隊一起到北京參加創業競賽拿到第一名;之後,捲風又參與公司募資、上被甩出公關等事務,直播跟團隊代表公司到日本參加歐洲的產業創業競賽Slush Asia,VMFive再度奪得第一名榮銜,宛龍在日本新創圈聲名大噪。捲風

這個因緣際會,上被甩出讓吳承禧結識了17 Media的投資人, 並於2016年正式加入17 Media,擔任執行長特助,同時負責行銷工作。今年初起,開始擔任營運部門主管,並負責直播節目製作這個重責大任。

LT0A8171(修)Photo Credit: TNL Brand Studio

強強聯手,創造多贏

2015年,17 Media創立,一開始,團隊的首要任務很單純:就是把平台做到最好,吸引使用者上來玩。僅僅二年多,就迅速累積了大量用戶,並培養出許多極受歡迎的人氣直播主。目前,17 Media有高達三千萬名的用戶,簽約主播近二千人,是台灣最紅的直播軟體。

「除了個人直播內容,我們相信,直播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吳承禧表示,直播儼然已經成為新一代的強勢媒體,需要更獨特的內容,這就是為什麼17 Media要積極打造自製節目17 Show的理由。

去年,17 Media首次嘗試跟電視台合作,推出選秀節目「超強17練習生」。除了競賽成績以外,選手們在 17app 個人直播的粉絲數、收禮點數也會計入評分中。「對擁有明星夢的素人來說,直播選秀過程是一個增加曝光率、累積更多粉絲的大好機會;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挖掘新秀的過程,」吳承禧表示,17 Media旗下本來就有經紀公司,在選秀中脫穎而出的四個女孩,後來還組成女團IVI,成功由素人網紅蛻變成藝人。

而另一檔熱門節目「網路熱容佼」,則是將談話節目與直播結合,邀請各界達人、藝人,搭配17 Media平台上最熱門的網紅們,一同討論星座、電影、美妝、消費等領域的最夯話題,觀眾可以透過電腦或手機,即時針對節目討論的話題與主持人進行互動。

吳承禧表示,直播的最大魅力就是「互動性」,所以節目製作團隊不會把腳本寫到滿,一小時的節目,大概只寫約三、四十分鐘的腳本,預留很多互動的時間,還可以搭配17 Media平台的功能,像是即時競標、投票、限時送禮比賽等,強化節目對觀眾的黏著度。

因為直播對廣大粉絲的強大影響力,17 Media搖身變為新人出道或新產品上市亟欲爭取的露出平台。

17 Media辦第一屆「金羽獎」時,就與Sony音樂合作,讓他們旗下新人男歌手J Sheon跟金羽獎最佳舞蹈直播主Sanny同台演出,也安排 J Sheon 到 17 當紅歌唱主播祖祖的直播間客串合唱,創下同時在線一百萬人的驚人觀看數,讓彼此都有機會擴大自己的粉絲群眾,創造直播主、藝人、平台多贏的局面。

「這種『強強聯手』的方式,可以創造出更大的綜效,」吳承禧表示,目前最主要營收還是來自打賞的分潤,但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將能引進更多創造冠名、置入以及異業合作等機會。事實上,現在就已經有許多單位或廠商(例如,中華職棒、酒商等)找上門,希望能透過17 Media來辦活動或置入商品。

LT0A8244(修)Photo Credit: TNL Brand Studio

高速運轉的團隊

與傳統電視節目的製作過程相比,直播節目的節奏非常快,機動性也很強。「傳統電視節目經常是一組人負責一個節目,但我們是一組人要負責十五檔節目,」吳承禧表示,現在每天晚上就有三檔節目,內容橫跨綜藝娛樂、生活資訊以及音樂等,未來還想發展電競、體育跟美食,不但要考量用戶組成背景,也必須為主播們量身訂做最有吸引力的內容,製作壓力絕對不亞於製作傳統電視節目。

令人驚訝的是,17 Media推出自製節目的第二個月,就已經達到損益兩平的目標。吳承禧坦言,目前自製直播節目的製作成本、品質與規模,還是比不上傳統電視節目,但未來會朝更精緻、更具有消費者洞察的方向走,期盼能推出叫好叫座的內容。

吳承禧表示,公司推出新功能或是新策略時,迫於時程壓力,有時候難免必須「先求有,再求好」,但這並不是終點,「求有」以後,還是會持續搜集反饋,將任務做到最完美。

因為用戶數高速成長,加上自製內容與日俱增的需求,17 Media編制快速擴張。吳承禧去年加入時,團隊大約只有五十人,如今已經快速成長至將近二百人,而且仍在持續招兵買馬中。

雖然講究效率,但當同仁遇到問題時,吳承禧並不會直接講答案,而是教他們學會解決問題,「自己出手解決當然比較省時,但是只有每個人都能自我提升時,整個團隊才會起飛。 」

吳承禧表示, 想要進入17 Media工作,除了專業能力,在人格特質方面,也必須有強大的彈性與抗壓性,「我們人資說得很傳神:這裡就像是轉速很快的龍捲風,你要是跟不上,就會被甩出去。」

對吳承禧來說,團隊擴大固然可以創造更多繽紛的內容,但也衍生出另一個課題──溝通。「處理『人』,永遠要比處理『事』來得複雜,」吳承禧表示,不同部門對同一件事的立場未必相同,加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質與個性,「要如何建立跨部門的流程、居中協調,凝聚大家的共識,是我目前工作最花心思的地方。」

吳承禧表示,對一家新創公司而言,「革命精神」是公司是否能在激烈競爭中存活的關鍵因素。她非常希望,每個人都能站在公司的立場思考,也因此,她願意花費許多心力跟部屬溝通,把公司的方向與目標清楚傳遞給每個夥伴,激勵大家一同奔向願景。

除了母公司的跨部門協調,還要與香港、日本等地的分公司跨國共事,壓力不小,但是吳承禧笑說,自己一直很享受這種快速運轉、隨時都有新鮮事的工作型態。

展望未來,除了擴大觸及群眾、提升節目質量、加深異業合作,吳承禧還希望能夠經營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指有廣大粉絲支持的故事、形象或文化,一個成功的IP,可以發展出各種商業模式),「這裡面,還有很多很多想像空間!」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