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美國大撒幣超過50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台灣為何卻吝於增加援外預算?

3月,美國美元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大撒援助烏克蘭136億美元;兩個月後,幣超眾議院再度通過法案,過億這次金額更高,援助援外預算提供400億美元援助烏克蘭。烏克灣為

縱使筆者支持美國對烏克蘭的蘭台吝於援助,然而接連看到這些天文數字,何卻還是增加不免驚訝地想,為何美國願意對外援助這麼多錢?尤其筆者曾探討美國令人憂慮的美國美元公債,紐約時代廣場更有個時鐘(National Debt Clock)時時體醒著國債數字,大撒難道民眾不擔憂這筆高額花費嗎?不過有趣的幣超是,根據皮尤民調,過億5月時仍有31%受訪者認為美國提供的援助援外預算援助不夠。

到底為什麼美國願意花這麼多錢?而反觀台灣的烏克灣為援外預算又如何呢?

「救急不救窮」的有條件援外 vs. 「施比受為有福」的無條件給予

3月初,筆者訪問了一位前駐外大使,大使反省著台灣高舉的「Taiwan Can Help」旗幟,認為始終不提高援外預算的台灣相當矛盾,並提醒聯合國對先進國家(economically advanced country)的援外比預算要求為「國民所得毛額」(Gross National Income, GNI)的0.7%。然而台灣2020年編列約新臺幣143.1億元的援外經費,僅占「國民所得毛額」的0.073%,遠低於聯合國要求。

根據對外關係協會2016年調查,56.2%的受訪者認為外交部每年編列90多億新台幣援助友邦不值得,支持花錢援助友邦的僅有28.5%。該調查距今已過六年,可能無法確切反應當前民意,但提高援外預算的討論也並未受到重視。不過這就代表台灣人不願援外嗎?那也未必。

2011年日本福島311大地震,台灣捐助至少200億日圓,居世界第一;俄烏戰爭爆發後,外交部透過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開立烏克蘭捐款專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該戶累積新台幣9億3000萬善款,這還未納入那些以其他管道捐贈的款項。

如此看來,台灣並不吝於援外捐助,然而又為何援外預算比例總是無法提升?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