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土豪大撒幣式行銷成功突圍,One Boy真有機會成為「台灣北臉」嗎?

以衝鋒衣、土豪突圍台灣明星代言和「穿比不穿還涼」這些元素崛起的大撒台灣品牌One Boy,最近是幣式北臉許多產業人士的討論焦點,很多人感慨當時不少電商大師嘲笑One Boy瞎打廣告不顧客群也缺乏CRM的行銷土豪行為,沒想到之後看起來越做越大,成功成為不只請到韓星代言,機會還在許多鬧區和百貨公司開起專櫃。土豪突圍台灣

筆者三年前看到One Boy鋪天蓋地、大撒公車捷運計程車電視網路都能見到的幣式北臉廣告時,就覺得如果自己還在學校,行銷一定把One Boy的成功成為案例當成行銷學報告,因為他們確實從媒體的機會選擇到訊息內容,都非常準確細緻。土豪突圍台灣

雖然沒有證人,大撒但當時我就覺得One Boy在商業上會成功,幣式北臉然而我至今仍然瞧不起One Boy這個「品牌」——因為他欠缺了一個品牌能長長久久的最重要元素:好的商品。

近乎完美的文案,精確到不行的代言人選擇

根據One Boy創辦人友人的說法,One Boy創立之初真的沒有太大的金主,就是個在網路上賣衣服賣得很成功的年輕人,想辦法把品牌做大而已。然而,在網路上賣到開店的人很多,願意花大錢請代言人、下廣告的人,卻沒有幾個。

事實上,One Boy發展之初常被許多人視為「淘寶貼牌貨」,事實也相去不遠,因為One Boy網路商店最初所販賣的系列商品,就被認證是淘寶商家羅堡羅的貼牌商品,曾經兩家廠商也不諱言之間的關係。

也是因為這樣的價差(One Boy售價一兩千元,羅堡羅零售約280元台幣,還不計入大盤採購的優惠),讓One Boy早期透過具資訊落差的客人銷售,幾乎做到賣一件賺十件的收入,也讓他有了未來砸大錢行銷的資本。

還是剛剛那句話,有錢不見得人人都願意花在行銷上,願意行銷也不見得就能做得好,但One Boy在當時的行銷策略真的沒話說。

首先,「穿比不穿還涼」真是可以記入史冊的廣告神句,具衝突感、琅琅上口,又讓人在炎熱的台灣夏日躍躍欲試;再來,雖然主要的客群是男性,但One Boy聰明找上許多「男性愛看」的女性作為代言人,從早期小規模網美發文,到之後的宅男女神郭雪芙、郭書瑤,再到宣傳女性內著商品時找來的賈靜雯,都精確打中TA。

這樣精確的訊息加上灑遍各通路的曝光,於是在2020年,台灣人發現不管到哪裡,都能見到郭雪芙穿著這件沒聽過牌子的衣服,念著洗腦Slogan。從那時起,One Boy便真正開始成為一個每個人(包括叔叔伯伯和你媽媽)都聽過,甚至會想買的品牌。

土豪式行銷在台灣大成功,但One Boy真有機會成為「台灣北臉」嗎?

對One Boy來說,雖然代言費和媒體費支出甚鉅,但一來擁有過往累積的資本,二來廣告轉換成購買行為後,原本低成本高毛利的條件也還在,因此能有新進資金作為下一波規模更大的行銷經費,正向的以錢滾錢。

當然,One Boy也知道不能只靠一個品項走江湖,於是原本主打外套之餘,也推廣起發熱衣、內衣、石墨烯褲等品項;從「穿比不穿還涼」到「用溫暖擁抱你」的轉變,也能看出他們正在把商品的功能訴求(Functional)漸漸轉為情感訴求(Emotional),在在都是品牌轉型的細緻功夫。

也是這時候,有些評論認為One Boy已經有挑戰外銷的能力,甚至覺得只要在國外市場用同樣的土豪行銷投放模式,有機會成為台灣的The North Face或Roots。

但我個人對此抱著比較負面的看法。

我相信One Boy一定有在算,只要台灣多少比例的人都買一件,或是買過的人多久再買一件,就能確保這個錢滾錢的系統持續運作。話雖如此,正如前面提到許多購買One Boy商品的人其實處於資訊落差的狀態,而One Boy商品本質的缺陷就是其最大的硬傷。

像是The North Face、Roots或許多人用來舉例的Super Dry,這些品牌要麼有自己獨門的技術(例如The North Face的奈米面料),或是足夠悠久的品牌資產(Roots創立於1973年,Logo的海狸與許多設計元素皆為加拿大的象徵)。

反觀以貼牌貨起家的One Boy,品牌資產其實建構在一層層錢砸出來的行銷包裝上、代言人的臉上,如同一座沒有打地基的101大樓。在台灣市場,當它嘗試賣向非資訊不對等的客群時,就會遭到極大阻礙;一旦出國門,面對更多在地品牌力更強、時尚價格門檻更低的市場時,單靠明星代言也會毫無立足之地。

其實看看One Boy創辦人在2021年7月的訪談,就說到之後有心進入東南亞市場,但兩年半之後的今天,似乎仍沒看到太多進展。

大展實體店鋪,可能是One Boy做過最錯的決定

近來大量擴展實體通路的策略,也可能會是One Boy衰敗的開端。

因為相較於網路為主、成本頂多是倉庫和物流的營運模式,一但有了店面與櫃位支出,那些固定成本會大大侵蝕One Boy原本高毛利的優勢,雖然最初成功清了庫存,但長久下來若銷售跟不上實體店面支出,就會開始產生骨牌效應——屆時要繼續花大錢打廣告一搏呢?還是省下行銷預算導致消費者淡忘呢?兩頭都是不好的結局。

真要說該如何讓One Boy續命甚至更上一層樓,我覺得與其把資源放在季度的代言人身上,更該嘗試與真正的國際大品牌聯名,靠其他品牌襯托自己的品質與高度,同時讓全世界看見(想想看One Boy x Moncler能帶來的效益,雖然寫出來我也直打哆嗦)。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