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母親必須無條件愛孩子」是世界共同建構出的母性神話

文:朴又蘭

不愛孩子的女兒「罪」

「就算現在盡力滿足當時沒有滿足的愛,孩子受到的吸收須無傷害也不會痊癒。」

天底下怎麼可能有不愛孩子的媽媽母性母親呢?先以結論來思考,不愛孩子的情緒親必母親處處都有。甚至有些母親,長大出將孩子當成實現自己慾望的條件對象,或是愛孩將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欺騙自己那就是世界神話對孩子的愛。

「母親必須無條件愛孩子」是共同這個世界共同建構出的幻想,也是建構一種母性神話。其實就連親子之間的女兒愛也是有條件的,在父母的吸收須無犧牲中,隱含著獲得同等報酬的媽媽母性期待,有時他們甚至透過話語或行動,情緒親必直接或間接地向子女提出要求。長大出面對母親發出的呼喊,子女通常很難逃避。

有時母親們會暗暗自責:「我是不是太缺乏母性了?」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我認為她們非常誠實,能夠發現或察覺到愛自己更勝於愛孩子,至少已經是個正面的訊號。其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當她們的心中只有自己時,自然容不下其他人,即使那個人是自己的孩子。母親經常嘴上說要保護孩子,其實更多時候是想保護自己;而孩子們儘管說服自己理解母親,內心卻有一股抵抗的力量逐漸萌芽。

經過長時間與多數女性個案們相處,我發現她們並非缺乏母性,而是被自己經歷的創傷與匱乏壓垮,無法正常發揮母性。只要不是太過自戀(narcissism)而無法自拔,至少在我的經驗中,沒有一位母親是缺乏母性的,只有母性無法正常展現的狀況而已。

越是了解自己內在的創傷,就越能了解自己,而與生俱來的母性也將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更準確地說,了解自己的女性,將可以透過自己的方式去發現新的母性,找回母性原有的功能,使它正常發揮力量與光芒。這是因為她們已經能夠分辨清楚自己該捍衛什麼,又該守護什麼。接著,她們也將學會保護自己和孩子以外的人。
那時候是不得已?

我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發現小時候母親對我的一些小小責備不斷累積著,導致我在潛意識中認定自己是個不及格的母親。因為自己的狀態不穩定,所以在孩子就讀國小期間,曾經有長達三年多的時間,將孩子交給婆家照顧,讓孩子在鄉下的學校就讀。雖然有不少無奈的現實因素,不過,那些都只是為了說服自己的藉口罷了。

透過諮商,我才明白自己將孩子送走的原因,源自於內心根深柢固對自己的不安,以及在備受挫折的婚禮籌備過程中,對婆婆造成的傷害進行報復。那一瞬間,我的雙腳幾乎失去力量,已經記不得自己坐在諮商室外的樓梯上哭了多久。一方面對於自己當時利用孩子發洩自身的憤怒,而感到萬分驚恐;一方面也看見自己扭曲的母性―因為認定自己是個失格的母親,而企圖以疏遠孩子的方式保護孩子。

許多母親常說:「那時是不得已。」這是隱藏自己潛意識的行為。或許有些事情只靠自己的力量難以成功,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盡全力反省自我、懷疑自我,那麼,自己或自己最寶貝的孩子,必將為這個狡猾的潛意識付出代價。

由於國小低年級時與母親分離,造成我的女兒有一段時間相當匱乏,而這樣的匱乏也明顯表現在一些細微的徵兆上。例如,女兒在性格上過度內向、與朋友漸行漸遠,並且相當敏感。看著女兒因為對人際關係過於敏感,而讓自己遍體鱗傷的樣子,身為母親的我相當難過。儘管如此,我依然沒有逃避的,不停思索女兒正在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以及那時的我沒有盡到為人母親的責任是什麼。

有些父母因為對孩子抱有罪惡感,而對孩子的要求言聽計從。了解過去自己犯下哪些錯誤、為什麼犯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想藉由順從孩子來補償自己過去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罪惡感造成的補償心理,並不是真的為孩子好,這不過是母親用來安慰自己的行為罷了。

事到如今,補償也沒有意義

一位朋友早婚,如今她的女兒已經是大學生。女兒在就讀國小、國中期間,朋友與丈夫正經歷婚姻危機,生活幾乎一團糟。直到女兒上了大學,朋友的生活才算步上軌道。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朋友已經順利克服困難,不僅重新站了起來,甚至能扛起母女倆的經濟負擔。但對於女兒過去缺乏母親陪伴而產生的心理匱乏,朋友深感自責。因此,對於女兒上大學後的態度及要求都百依百順,導致自己再度陷入混亂。

朋友說:「至少現在多滿足女兒一點愛也好吧?」看來朋友有一個嚴重的誤解,當時形成的缺口,無論現在再怎麼縫補,缺口也不會消失。可能是她私心想為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贖罪,這是母親為了抵銷自己罪惡感的行為,其實反而是更愛自己的處理方式。

然而她的女兒目前需要的,並不是在她年幼時應該獲得的照顧。女兒實際上正巧妙地利用母親的罪惡感來控制母親,將母親牢牢困住。導致母親必須隨時回應女兒的需求,在女兒需要的時候隨侍在側。

認同並接受已造成的傷

在人類的各種衝動中,快樂是讓人嚐過一次滋味後,就難以自拔的衝動。快樂儘管伴隨著痛苦,卻也無法停止。朋友女兒看著母親任自己擺布的模樣,體驗到某種奇妙的暢快和勝利感。然而,這樣的控制並不能讓女兒感到幸福,或是過著更滿意的生活,只是讓母女關係更加扭曲、複雜而已。對女兒和母親來說,都很痛苦。

對於因為過去缺乏母愛而承受痛苦的女兒,該如何幫助呢?首先,我們必須認同這樣的事實:即使為了彌補過去的缺憾而現在滿足女兒大量的需求,女兒曾經受到的傷害也不會淡化或消失。換言之,就是要正視過去已經造成的傷害。所謂的「認同」,不是只在心裡想,更該用全部的身心去接受。所謂的「接受」,則是大方承認我們對各種事件所產生的反應,並且深入去體驗與感受,進而樂於承擔它所帶來的責任與代價。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