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之后,“科技冬奥”成果何去何从?
2022年2月19日,科技冬奥张家口,冬奥之后2022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U型池决赛。成果背景印着北京冬奥会logo的何去何巨幅防风网,由石家庄铁道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的科技冬奥团队设计。 (视觉中国/图) 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的冬奥之后U型场地赛道西侧,一排白色布幅悬挂,成果上面印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logo,何去何常被当作广告牌。科技冬奥 这其实是冬奥之后防风网。由石家庄铁道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庆宽带领团队设计,成果长240米,何去何由八张网和九座塔组成——最大一张网面积有450平方米,科技冬奥塔顶高16.7米。冬奥之后同样的成果防风网,也架设在了空中技巧赛道旁。 为了这张“大网”,2022年1月开始,刘庆宽在赛场附近和别人拼租了一间loft公寓。1月20日,场地进入闭环管理。冬奥会在2月4日开始后,他的团队每天要对这两张防风网进行例行的检查和维护,每次花费半天时间。 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闭幕,冬残奥会即将于3月4日开幕,镜头前的体育竞技背后,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隐身人”,当中包括许多高校——除了刘庆宽,住在赛场附近的科研人员还有不少。 早在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柯鹏开始分析运动员的滑行路线,他将航空航天飞行器的理论用在了分析冰雪运动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团队提出让“水立方”变成“冰立方”的方案,为冰壶项目提供比赛场地。在南方,院校也没缺席,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教授姜峰带领团队参与研制国家滑雪队训练雪板,造价相当于国外雪板的1/5。 高校团队参与冬奥源于2016年。在北京冬奥组委统筹协调下,科技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河北省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计划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统筹设计重点任务。 一年后,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执行期从2018年持续到2021年,共有四个批次,每次发布不同项目,围绕科学办赛、运动科技、智慧观赛、安全保障、绿色智慧综合示范等5个方面开展研究。 高校参与冬奥科技项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申报专门设立的项目,例如“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另一种是相关单位委托高校参与研发某个项目。 “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竞争最为激烈,申报需要“组团”参与。科技部官网显示,原则上一个项目最多由10个单位参与。 据姜峰透露,他们的整个项目团队由2家企业、6所高校和1个科研机构组成。“团队的组成主要看前期的合作。”他们的项目是由张家口一家企业牵头承担,上海体育大学一名教授为负责国产防风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市场“磁吸力”强劲 外企来华投资热潮涌动
- 2022年枞阳首雪将至
- 省委党校第三考评组来我县考察调研
- 枞阳:切实发挥纪检监察建议书以案促治功能
- 铁路“跑叔”日行三万步 温暖旅客返乡路
- 3个品牌上榜“安徽老字号”
- 枞阳县强化元宵产品质量监管
- 刘亚东督导枞阳县疫情防控工作
- 泉州首次独立开展工艺美术中级职称评审
- 网格化管理精准助力疫情防控
- 枞阳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快车道
- 保安员何孔如拾金不昧
- 固体废物的不同前处理分析测试对比(四)
- 枞阳县支援铜陵市疫情防控
- 春节不放松 疫情防控忙
- 莲花路公租房主体今日封顶
- 北京市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 县四大班子领导集体参加军事日活动
- 市人大常委会来枞开展“江淮普法行”之督查行活动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文明岗上的“巾帼玫瑰”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