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不一樣的中國史12》:乾隆皇與嘉慶帝之間尷尬的權力結構,製造出和珅這怪異的產物

文:楊照

太上皇與皇帝間的不樣尷尬權力結構

乾隆堂皇地成就了他的「十全」人生,但從嘉慶的中帝之的產角度看,他從一開始就是國史尬的怪異個尷尬的皇帝。他排行十五,乾隆權力上面有很多哥哥,皇與當皇帝當到不要當的嘉慶間尷結構父親又還活著,從父子關係到兄弟關係,製造樣樣都沒有順理成章的出和模式可循。

在朝鮮史料中有一段記錄,珅這嘉慶即位後,不樣朝鮮派遣敬賀使前往中國。中帝之的產敬賀使首先到御榻前跪叩,國史尬的怪異去拜見太上皇。乾隆權力太上皇宣旨明確地說:「朕雖然歸政,皇與大事還是嘉慶間尷結構我辦。你們回國,問國王平安,道路遼遠,不必差人來謝恩。」(《朝鮮王朝實錄・正祖實錄》)特使來慶賀新皇帝即位,見的卻還是舊皇帝,而且舊皇帝告訴他們,和屬國有關的「大事」照舊還是由他來管,還交代回去告訴朝鮮國王,新皇帝給了什麼賞賜,也不用勞師動眾來謝恩。

朝鮮特使心中有一個疑問非問不可,卻必須等到入館所之後,才能私下問通譯人員。問題是:「從今以後,小邦凡有進奏、進表之事,太上皇帝前及嗣皇帝前,各進一度耶?」將來我們小國如果有事,要進奏、進表時,是要準備一份還是兩份奏書?只要給太上皇,還是嗣皇帝也要一份?表面上問奏書,但更麻煩、更困擾的是:以後貢禮是不是也要準備兩份?如果只有一份,是送太上皇還是嗣皇帝?

這個問題問倒了通譯,既然是開朝以來沒發生過的事,當然也就沒有事先考慮、準備。過了幾天,才有敕旨來說:「此後外藩各國,惟頒查照年例具表齎貢,毋庸添備貢物,於太上皇帝、皇帝前,作兩份呈進。」意思是一切按照過去慣例與規定進貢就好,不用準備兩份貢物,你們照一份送來,我們這邊自己處理太上皇和皇帝的分配問題。

這解決了朝鮮的疑問,然而朝廷內部卻沒那麼容易安排。鼎鼎大名的和珅為什麼在此時得到大權,其實就是在太上皇與皇帝的尷尬結構夾縫中製造出來的。又是從《朝鮮王朝實錄》中看到的,和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表太上皇去跟皇帝傳話。太上皇有什麼事要告訴皇帝,就由和珅居間處理。

嘉慶皇帝很為難,因為形式上、法理上「天無二日」,他是對外絕對威權的代表,可是實質上太上皇當慣了皇帝,根本不可能讓兒子自作主張。甚至可以說,如果嘉慶皇帝看得到後世子孫光緒皇帝的情況,他說不定都還要感到羨慕。

光緒當皇帝時,由慈禧太后「垂簾聽政」,隔著一道簾子,慈禧就坐在後面,擺明了光緒只是個傀儡,坐在前頭裝裝樣子。臣子假裝對著光緒皇帝說話,但實際上他聽或不聽都無關緊要,真正要啟奏的對象是後面的太后。但這種形式,至少不需要有人居間傳話。

年過八十的乾隆皇帝耳朵重聽,只有和珅能在這麼近的距離和他說話。大臣無法面稟太上皇,但很多事又必須由太上皇決定,去找皇帝也沒用。於是大家都知道,與其向嘉慶皇帝上奏,還不如找和珅,請和珅傳話代奏太上皇,如此和珅當然集大權於一身。

乾隆遺誥和嘉慶上諭透露的玄機

太上皇年紀愈大、能力愈衰退,對和珅的依賴就愈深,而和珅權力愈大,他和嘉慶皇帝的矛盾緊張也愈強。在這方面,和珅缺乏足夠的認知與警覺。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大過年間,乾隆太上皇去世,留下了一份遺誥。後來嘉慶皇帝的《實錄》中卻找不到這份遺誥的記錄,要從當時接到遺誥,並且鄭重記錄、保留的朝鮮朝廷那裡,才得以還原遺誥的內容。

正月初三,遺誥由太上皇所居的寧壽宮發出,主要是總結乾隆一生的事業功績;而第二天,正月初四,嘉慶皇帝也發出關於太上皇去世的上諭,等於是以兒子身分對於父親的一份評價。兩相對照,就比對出了特殊重點。

遺誥中列入乾隆功勞的「平定川省教匪」,(註1)在嘉慶的上諭中被刪除了,而且上諭其中一部分就強調地談「川楚教亂」。「川楚教亂」就是白蓮教的騷動,遺誥中當作已經解決,但新皇帝的上諭特別表示不同意,所以強調宣告要如何處理「川楚教亂」。上諭中還說:

此等教匪滋事,皆由地方官激成。即屢次奏報所擒戮者,皆朕之赤子,出於無奈,為賊所脅者。……輾轉追捕,迄無蕆事之期也。自用兵以來,皇考焦勞軍務,寢膳靡寧。大漸之前,猶頻問捷報。迨至彌留,並未別奉遺訓,仰窺聖意,自以國家付託有人,他無可諭。(《清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三十七》)

這是明白表示初三從寧壽宮發出的遺誥,不是真的出於太上皇的意思,國家天下已經交給了新皇帝,太上皇沒有什麼好不放心的,也就沒有什麼需要特別交代的。而遺誥為假,其中一項證據正是「川楚教亂」,太上皇一直很關心,去世之前還焦慮地在等待捷報,怎麼可能會在遺誥中顛倒地將「川楚教亂」當作已經平定了呢?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清實錄》中沒有收錄這份遺誥。而且如果遺誥是假造的,當然要追究是誰那麼大膽敢假造,這矛頭必定指向和珅。

同一時間,王念孫等大臣相繼彈劾和珅弄權舞弊,於是到正月初八,嘉慶皇帝再發出上諭,逮捕了大學士和珅及阿附他的戶部尚書福長安。到正月十一日,接著宣布和珅的二十項大罪。

其中第一項罪名發生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二,那是舉行冊封皇太子典禮的前一天。照道理說,要在冊封典禮上才正式宣告皇位要交給誰來繼承。然而前一天和珅就已經到當時的皇十五子,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面前遞上如意,預先通知他被選為皇太子。這不只違背禮儀、洩漏機密,還僭用了皇帝的權力,向未來的皇帝示恩。

和珅應該自認為靠著這樣的行動,可以清楚地向嘉慶皇帝表示,他之所以能從眾皇子中脫穎而出,自己是有大功勞的。和珅要倚靠這樣的關係遊走在兩位皇帝之間當傳話人,而且認定會得到嘉慶皇帝的感激與親近。

和珅在乾隆皇帝身邊得到重用,到被劾二十項大罪抄家賜死,其間大約十七、八年。抄家竟然能抄出那樣的財富,(註2)說明了這段時間裡,雖然有一前一後、一新一舊兩位皇帝,但真正能夠行使皇權的卻是居於兩位皇帝中間的和珅。因而大家都想盡辦法要巴結討好他,才會聚攏了足以敵國的家產。

  • 註1:《朝鮮王朝實錄・正祖實錄》中記錄乾隆太上皇遺誥云:「近因勦捕川省敎匪,籌筆勤勞,日殷盼捷。已將起事,首逆緊要各犯,駢連就獲。其奔竄夥黨,亦可計日成擒,蕆功在即。比歲寰宇屢豐,祥和協吉,衷若可稍紓。」
  • 註2:據《清史稿・和珅傳》,所列和珅二十大罪狀中,後六項全跟貪汙所得家產有關:「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餘,多於大內數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頂,大罪十五。寶石頂非所應用,乃有數十,整塊大寶石不計其數,勝於大內,大罪十六。藏銀、衣服數逾千萬,大罪十七。夾牆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大罪十八。通州、薊州當舖、錢店貲本十餘萬,與民爭利,大罪十九。家奴劉全家產至二十餘萬,並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