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專訪】主持人尹思愛:喜歡什麼性傾向都可以過得很好,我希望更多大人了解這件事

文:小海|圖:林靜怡

「的專訪主持確我會覺得孤單,但是人尹那種孤單的感覺不會影響我太多。」

「因為我更多的思愛什麼感覺是終於遇到一個理解我的人了。」

高中放學後,喜歡性傾向都希望尹思愛總是可過和同班女友鑽到當時火車站後方的籬笆迷宮裡。現在被夷平作為台東轉運站的得好大人那片草地,過去樹很高、更多燈很少,解這件事有些水泥和銅像。專訪主持穿著制服的人尹她們可以坐在地上,牽手不會被發現,思愛什麼秘密般的喜歡性傾向都希望心情也不會被發現。

我可以喜歡女生嗎?

「畢竟,可過在這裡已經那麼少人,得好大人我們可以找到彼此就夠幸運了。更多」尹思愛回想心情。在當時人口只有十萬不到的台東市、在女同志身份相對隱晦的同儕中,她遇見初戀女友,晶瑩剔透的幸福比外在社會的不諒解還要強大,尹思愛緊緊抓住。

「一開始我是只有喜歡男生。」雙性戀傾向的她對愛慕啟蒙來自異性,不過高中前並沒有正式戀愛經驗,直到遇見同班女友。出生在台東的尹思愛小時跟著家人工作移居高雄,但在學齡前就回到台東。後來考上台東女中,「我還記得剛入學時,面對全是女生的環境,我幼稚地發願希望自己成為男生女生都喜歡的人,沒想到我也真的喜歡上女生。」同班的兩人每天一起自習,女友怕住校的尹思愛吃不慣學校晚餐,幾乎每天親送晚餐;隨著她越了解自己、也越對身邊的女孩動心。這股甜蜜感受尹思愛忍不住和好友傾訴,卻是得到一頓痛罵。

「你又不是沒有男生喜歡,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子?你這樣會造成很多人困擾。 」異性戀好友的責難,複製了社會粗糙地定義正常與不正常、對與錯。尹思愛心裡充滿愧疚,因為她也曾在家族中另個同年女孩身上,看見眾人對同性相愛的不接受。於是和同班女友在一起時有多快樂,她回家就有多羞愧。「我開始覺得罪惡、覺得這一切都不對。」面對父母,她心中的秘密逐漸膨脹到單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所以我決定跟我媽講。」

05_DSC4137Photo Credit: 林靜怡 via 勵馨基金會台東分事務所提供

不一樣就是一種錯誤

尹思愛的家庭相當傳統,擔任警職的父親以高壓方式統馭全家。幼時的她不明白為何父親如此威權強硬,對孩子有著各種嚴格規範,甚至在家族文化上剔除其它部分,獨尊爺爺的漢人血緣作為認同。

「我的爺爺是安徽人,奶奶是排灣族,媽媽是卑南族,但爸爸的認同就一直是漢人。」長大後她終於明白,作為警察的父親在當時漢人社會裡求生其實相當辛苦。那個年代要掩飾自己的身份,才比較能和其他人舒暢交流、不會受到歧視。所以囿於自己的經驗,父親對尹思愛和弟弟的教育僵化又威權,是希望他們不要走自己曾經走過的路。

然而,她還是愛上了另個女孩,這種驚世駭俗的行為絕對不可能獲得父親認同,但一向善解人意、支持家人的母親,或許能夠分擔尹思愛心中的困惑與混亂。

「我跟她講的時候,好像是被接受了,母親可能不想讓我沒有支撐。」尹思愛的媽媽甚至讓她把女友邀請回家,收做自己的乾女兒。在這樣的默許下,尹思愛從原本日益沈重的壓力中緩緩放鬆,與初戀女友的感情也一直穩定到兩人考上不同大學,分住兩地才告一段落。

我了解自己,但世界不了解我

離開台東前往高雄唸書,尹思愛的世界忽然被打開。女同志酒吧、奇摩家族......線上線下的同志社群在大都會裡熱鬧非凡。她眼前有一字排開琳琅滿目的社交選項,卻沒有讓她覺得更靠近幸福。「有次我參加一群拉子聚會,本來聊得很開心,到最後她們卻是想邀請我參加多P。」尹思愛嚇得退出社群,畢竟對於伴侶與愛情,她在尋找的不是什麼經驗累積,而是「一個理解我的人。」

樣貌姣好的她在大學時被指定為班上公關,必須為同學們到處邀約異性學伴。而自己的部分就只能默默醞釀,尹思愛在大學期間又交往了幾位女友。「有些帶回家的,我媽都收做乾女兒。」關於自己的性傾向選擇,家中始終只有母親知道,後來又加上家族裡兩位也是同志的表妹。

「但她們很早就離開台東,所以比較沒有生活在當地的那種壓力。」表妹們對自己的性傾向毫不隱瞞,時常在社群媒體高調張貼消息,這讓仍在家鄉的父母備感壓力,因為常常得面對他人詢問。

「我看到叔叔怎麼承受這些,就更不敢讓我的家人知道太多。」

始終支撐著尹思愛的母親,偶爾也會怨懟。畢竟面對威權高壓的父親,守著這樣天大的秘密就像擔憂河水隨時潰堤,要是發生了,恐怕無法收拾。「我幹嘛要這樣? 為什麼要造成別人的麻煩?」這時尹思愛又會再次反覆陷入厭惡自己的心境,彷彿只要不這麼選擇,世界上的其他人就會幸福順遂。

01_DSC4110Photo Credit: 林靜怡 via 勵馨基金會台東分事務所提供

幸福是自己能夠打造的

但,真正的幸福是什麼?隨著年紀增長,畢業後的她開創事業、結婚成家,曾經脆弱疑惑的自己,打造出此刻的順遂也為身邊的人帶來幸福。尹思愛的先生、好友,都知道她的性傾向是同時喜歡男生也喜歡女生,也知道她非常關注性別議題。「這樣的我很好呀,生活得很好,工作也很好。」偶爾在聊天間,遇到別人擔心自己的小孩長大後會喜歡同性,尹思愛有時就選擇溫柔地上前搭話。「跟你說喔,我也有跟女生在一起欸,可是這樣的我過得很好,不會影響各種事情喔。」

喜歡什麼性傾向都可以過得很好,尹思愛希望更多大人了解這件事。因為在曾經最徬徨慌張的青春時刻,並沒有人去陪伴這些孩子。「你可以去跟校護阿姨講,她不會罵你。」在台東女中時許多同學帶著各自的感情問題去找校護,而在當時能夠不被批評,就是一種最大的支持。

「校護阿姨不一定可以給你好意見,可是光在那邊聽,對我們來講就是很需要的。」成長於升學時代,尹思愛一週五天住校、連帶早晚自習,生活等於學校,但校園裡卻極少有學習需求以外的支援。「如果有個空間可以讓我放心把這些事情講出來,講出來的事留在那裡,我就能夠回到教室繼續學習。」尹思愛回想十六歲,她好希望有個人像現在的自己,能夠讓那個捧著晶瑩剔透戀愛的女孩,好好傾訴心情,不評價、不催促。甚至能夠讓她知道,未來很大很豐富,不要擔心,什麼樣的妳,將來都會很好很好。

  • 點此閱讀【台東女同志生命紀實】引言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