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振兴乡村产业兴旺 固本强基百花齐放

——我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

一盘盘色泽红艳、振兴圆润饱满的乡村兴旺草莓,让人垂涎欲滴,产业会场内弥漫着香甜的固本味道。

“你们村的强基齐放草莓个大味美、品质一流,百花果形、振兴大小、乡村兴旺色泽、产业甜度以及肉质口感都非常好,固本而且河沿村距淮南市区17公里,强基齐放距省会合肥70公里,百花交通便利、振兴环境优美,乡村兴旺有着非常好的产业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空间广阔,我们对合作前景非常看好。”日前,一场气氛热烈的草莓深加工项目合作洽谈会在大通区孔店乡河沿村成功举办。看“颜值”、品“内涵”,来自合肥某葡萄酒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对与河沿村合作草莓深加工项目信心满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河沿村积极引导农民面向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草莓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河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从2016年的0.4万元发展到2021年的92.4万元。

“虽然草莓种植已经颇具规模,但河沿村谋求发展的步子却从未止步。为有效解决农产品单一问题,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我们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络有关厂商前来洽谈合作,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区位等优势,围绕草莓这个优势主导产业,生产草莓汁、草莓酱、草莓酒等深加工产品,积极探索产供销新路子、新途径。”市财政局驻村工作队队长邢镇山告诉记者说:“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建设草莓交易中转市场,搭建买卖桥梁,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做大做强草莓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

“脱贫攻坚期,我市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根本之策,像河沿村发展草莓产业一样,目前我市各地的产业发展基础已经形成。”采访中,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说:“为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的转变,我市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把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摆在了重要位置,将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深入实施十大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45亿元。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特)’和‘一镇一特’全产业链创建,主推寿县水稻、毛集实验区中粳糯产业链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今年计划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79个,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投资3.5亿元的5万亩潘集酥瓜品牌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落实地块。组织5家企业申报加入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投资1.1亿元的寿县年产3万吨豆制品及休闲食品加工项目一季度已开工;八公山杜阿姨食品加工项目和安徽旭咚生态食品供应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预计本月底部分投产;潘集春禾能源现代农业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潘集采煤沉陷区渔光互补项目和经开区年产10万吨啤酒和1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我市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毛集实验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凤台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八公山区豆腐村产业集聚园项目正在开展开工准备工作,我市还谋划建设潘集区高皇现代农业园区、淮南牛肉汤产业园等产业园区2个。”谈到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如数家珍。

振兴乡村产业兴旺,固本强基百花齐放。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中,我市着力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2022年全年任务为确保粮食种植面积790万亩,产量稳定在310万吨以上。我市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牌稻麦500万亩,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20万亩店集贡米产业化项目已完成选址。寿县温氏3个大型规模猪场、凤台县牧原8个大型规模猪场、潘集正邦和双胞胎大型规模猪场、大通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等重点生猪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建设。我市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推进科技强农,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种业强市建设、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农等行动,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凤台绿港现代农业X园、谢家集智慧辣椒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抓好种子耕地两个要害、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同时,我市还将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提升工程,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85%以上。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集体经济强村数进一步提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发展到3200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4800个以上。推广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900个左右。”采访中,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说:“推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中,我市将继续开展好农村闲置宅基地(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工作,在全市推广八公山区‘两闲’利用模式。投资2.1亿元的妙山慢生活民宿群项目已开工、八公山镇休闲文旅康养综合体(1.2亿元)处在积极筹备开工阶段。谋划储备史院乡田园综合体+项目(3亿元),规划建设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乡村体系,打造数字康养、智能民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及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记者 苏强)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