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台中綠美圖——大量運用玻璃、輕鋁材質,彷彿金屬擴張網

文:謝宗哲

台中綠美圖
大量運用玻璃、輕鋁材質,散步彷彿金屬擴張網

Info/台中綠美圖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中科路2966號
預計2023年硬體完工,中的再發中綠2025年啟用

離散式量體配置、台灣美術館與圖書館同居的建築金屬複合文化設施、在通透與遮掩之間的現台姿態、作為皮層的美圖擴張網、宛如雲所組成的大量建築。

建築詠者觀點

2023年台中最令人期待的運用新公共建築,可能就是玻璃「台中綠美圖(Taichung Green Museumbrary)」了。這個案子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輕鋁當時是材質以「台中文化館/第二文化中心」為名,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建築師事務所拿下競圖首獎之後著手進行的彷彿重要市政建設。奈何好事多磨且苦無進度,擴張2018年市府團隊政黨輪替,加上鄰近那座宛如海市蜃樓般的台灣塔案(藤本壯介設計)宣告腰斬後,亦曾經一度岌岌可危。

幸運地是,在妹島和世、西澤立衛與各方協力下力挽狂瀾,新市長將這座位於台中中央公園整體範圍內、一個充滿綠意的環境中,具備圖書館、美術館兩種機能的複合式建築更名為「綠美圖(green museum-brary)」,而得以延續它的生機。

這棟新建築有著令人感到新鮮的外觀。首先SANAA採取了類似西澤立衛在森山宅或十和田美術館那種離散型的量體配置,將建築碎化成一組高低不一之建築群樓的狀態。在外觀上,一方面維持了SANAA公共建築具有的高度開放性與透明性,另一方面也考慮了在地氣候與使用習慣上的差異,而在局部採用白色的金屬帷幕牆、玻璃帷幕牆及金屬框張網的複合式構造。除了能夠達成節能減碳的要求之外,亦能賦予建築一份輕盈感,宛如薄紗漂浮般的質地,賦予建築本身一份溫柔的調性。

p_45_內部空間有著巨大規模的挑空Photo Credit: 創意市集出版
內部空間有著巨大規模的挑空。

這些看似前衛的手法,其實可以從黑川雅之所談及的「日本傳統美學意識」來進行解析:

首先,關於整體空間的開放性與通透性,以及在整個建築群體中所賦予的流動性,我試圖以「微」(Micro)來加以解讀。

「微」是美學意識中的首要概念。日本人相信身體最原始的感動,珍惜眼前的瞬間。他們習於讓視線延展,從「現在」、「這裡」,透過「自己」的位置與感受來理解世界,並由細微處掌握並體現全體。

日本人感知的「微」與人體的五感息息相關,亦即全身的感受性。從自己所在的空間逐漸向外一層又一層地連結、擴張、延展,即從細微之處起始觀照到全體的視線,由內而外。因此對於空間的內與外帶有等值/等價看待的傾向。而這極可能就是SANAA建築及日本當代建築在空間特質上有其獨特的開放性之緣故。

其次,則是關於它的離散式配置,我試圖以「並」(General)這個概念來進行探討。

從古至今,日本人一方面保持著自我為獨立個體,另一方面又在顧及他人感受的競爭中尋求共存與調和,這便是「並」思想的來源。在固有的習性中,他們認為「個別」不只是「全體」的一部分,而是擁有其自主性的存在,然後再一同並列地組成全體。

p_45_原始的設計構想是以漂浮的雲朵為意象Photo Credit: 創意市集出版
原始的設計構想是以漂浮的雲朵為意象。

由於日本美學意識的整體是從細微之處開始發想,甚至細微處本身已包括了全體所蘊含的概念,所以有可能將所有細節集中起來便會產生整體性。以「人」為例,人與人之間若相互理解,就有可能促成沒有上下支配關係與階級之分的平等與和諧。

複數的人物或物體各自擁有其主體性,卻又以某種不可見的關係相互連結著,這種關係即為「並」。在理想狀態下並不帶有上下支配的關係,是去階級的平等與和諧,然後以某種不可見的關係相互連結著,這就是「並」。無論是日本傳統建築中可以看到的複數量體並行配置,或者是綠美圖這個離散配置,也就是個別具有分離的可能性,卻帶有連結可能性的曖昧關係,這都和「並」的意識是息息相關的。

至於日本美學意識核心的「間」(space/void)亦反映在建築空間本體之上。具體來說,日本的空間結構是用屏風或拉門等可移動的設施來做區隔,不像西洋建築的房間屬於固定式;日本這種隔出來的空間,本質上是流動的,是非固定的。這種曖昧區分出來的空間稱之為「間」。不只是在空間的運用,「間」的概念同時也體現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它可多方應用而變化自如、自由自在,也因此綠美圖的內部並不存在西方主流的隔間牆來分割空間,而是以家具來定義當中的使用機能。

以上這些潛藏於日本建築師血液中的美學基因在他們有意無意之間,以現代的建築語言做出轉譯與詮釋,進而創造出令世人驚嘆不已的當代前衛建築風景。

p_46_量體配置的縫隙下長出帶有穿透性視覺效果的採光內庭Photo Credit: 創意市集出版
量體配置的縫隙下長出帶有穿透性視覺效果的採光內庭。

Key Words/建築師如是說

本建築的設計建築師妹島和世提到,「本案的設計核心不僅在於建築形體上的操作與處理,更包括必須透過身體感知來融合內部機能、協調建築形體與自然環境的對應關係。」

她進一步指出,「台中綠美圖」之所以大量運用玻璃、輕鋁材質,其外觀像金屬擴張網,目的在於讓建築呈現「輕、飄、流動」感,彷彿走在森林中閱讀、賞畫。由8個量體所組成的這棟建築是全世界僅有的「雙館共構的圖書美術合一空間」,既獨立又連結,能達到資源分享和跨域加值的效果。

在整體配置於內部機能的部分,妹島表示,「雖然建築是分散的量體,但仍然能創造出堆疊在一起的情況,我認為它有機會成為新型態的公共空間,因為美術館是透過展示的物品,讓人們產生感官感受。圖書館則是透過文字的符號來傳達訊息,所以我們藉由空間的融合,讓身體感官去接觸這兩種訊息,讓美術館與圖書館能更柔軟地融合在一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