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鈣、鎂」包辦國人最缺乏的礦物質前兩名,十人就有九人鈣吃不夠

文:楊哲雄營養師

你也是鈣鎂國人夠運動族群嗎?是不是對於補充蛋白質十分不陌生呢?其實除了蛋白質以外,我們更該注意礦物質的包辦攝取,尤其是最缺質前鈣與鎂這兩種營養素,與運動息息相關。礦物

這次專欄由營養師和大家分享這兩種礦物質的兩名功用,還有如何補充吧!人有人鈣

補充「鈣」幫助減肥、鈣鎂國人夠預防鐵腿,包辦但十個人有九個吃不夠

許多人運動的最缺質前目標,就是礦物為了維持更完美、健康的兩名身材,大家最關注的人有人鈣莫過於體脂肪和減少脂肪囤積。除了控制糖類攝取以外,鈣鎂國人夠補充足夠的包辦鈣質更是脂肪代謝的關鍵。

當人體的最缺質前鈣質攝取不足時,為了彌補血鈣的減少,人體會分泌副甲狀腺素促進骨鈣的析出(連結)。然而在填補血鈣的同時,也導致了脂肪代謝效率的降低(連結)。因此想要維持良好的代謝率,攝取足夠的鈣質非常重要。

根據國民健康署衛生福利部的建議,每天鈣質的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然而近年國民營養調查,成年人的鈣質攝取量僅達到建議量的50%左右,且有超過90%都有攝取不夠的現象,是國人最缺乏的礦物質。

尤其不論男性或女性,在19-44歲區間鈣質攝取量皆比更高年齡層來得少,代表身為上班族的我們大部分都十分缺乏鈣質。

除此之外,鈣質也是幫助肌肉正常收縮的礦物質,足量的鈣質可以預防抽筋、肌肉拉傷等,可以延長我們運動時間,讓運動成效更好。

2Photo Credit: 好食課

補充「鎂」,舒緩抽筋和抗發炎

鎂是我們較少提起和關注的礦物質,但根據調查平均來說,13-44歲族群鎂攝取量約不足建議量的70%,尤其女生攝取量大約較男生又少了5-10%。這也讓鎂成為國人攝取不足的礦物質第二名。

鎂在身體中參與許多酵素的作用,包含能量代謝、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生理機能等,因此也是運動族群需要十分注意的營養素。如果缺乏鎂,容易使肌肉緊繃,甚至導致抽搐,讓運動成效大大地減低。

除此之外,鎂還可以幫助運動後肌肉的恢復。研究發現,每天額外補充500毫克的鎂,能降低跑步或重訓後發炎因子(IL-6)的濃度,減少幅度達到1.5倍(連結)。

同一篇研究也發,現每天補充500毫克鎂離子,可以減少運動後的肌肉痠痛問題。所以如果我們可以補充足夠的鎂離子,就能讓我們更輕鬆、持久地運動。

另外鎂也是神經舒緩的礦物質,對於調整情緒、安穩入睡都有幫助。對每天時間緊迫、壓力山大的上班族來說更是不可或缺。

1Photo Credit: 好食課

營養師教你:補充劑以胺基酸螯合的吸收率最好

飲食中,最佳的鈣質來源為乳製品,像是鮮奶、優格、起司等。一杯鮮奶大約可以提供200-400毫克的鈣質,能滿足我們一天建議量的20-40%。

因此,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們每天早晚一杯奶,以補足鈣質攝取的缺口。而全素者較難從飲食中攝取足量,建議需要額外食用補充品。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人每日的鎂攝取量,成人男性是380毫克、女性為320毫克。鎂離子主要存在於深綠色蔬菜、全穀雜糧與堅果中。

五穀飯一碗大約含有100毫克鎂,蔬菜一碗大約10-30毫克鎂離子。但是我們現在的飲食太過於精緻,較難補充到足量的鎂,建議飲食須特別注意,納入這些食物,幫助補充鎂離子。

有許多人也會以膠囊、錠劑等補充劑補充礦物質。市面上鈣與鎂補充品非常多,但不同的劑型與型態十分影響吸收率。以鈣質而言,常見的型態有磷酸鈣、碳酸鈣、檸檬酸鈣以及胺基酸螯合鈣。除了胺基酸螯合鈣吸收率可以達到80%之外,其他的劑型吸收率僅落在25-35%。

專欄貼文-ol_P4Photo Credit: 好食課

鎂則是以氧化鎂、磷酸鎂或胺基酸螯合鎂等劑型為主,與鈣質相似,胺基酸螯合鎂吸收效果遠遠大於其他劑型。這些胺基酸螯合鈣、胺基酸螯合鎂,又以「甘胺酸」形式最為常見。

甘胺酸螯合結構因為以胺基酸包覆礦物質,較不易受腸道環境或其他同時進食的物質干擾,影響吸收率。並且胺基酸在腸道會以主動運送的方式被吸收,所以胺基酸螯合結構才有如此高的吸收率。

目前市面上也有同時含有鈣、鎂兩者合一的綜合補充錠或膠囊。這種形式則建議看比例,以鈣:鎂為2:1的形式最容易吸收。因此在購買時建議看清楚成分標示,挑選吸收率最佳的劑型。

不論是鈣鎂合一或甘胺酸螯合結構,都可以幫助我們吸收更多的鈣與鎂;另外,如果平常有補充維生素D也能輔助提升鈣質的吸收率。

其實不只是運動族群,一般人也需要透過飲食多補充這兩種礦物質。營養師建議可以以原態食物,在平常飲食中融入全穀雜糧、堅果還有乳製品來補充這些礦物質。

但若長期外食,飲食無法掌控下也可以選擇補充劑,來快速補足飲食的不足。但在選擇時就要看清楚成分標示,挑選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補充劑,幫我們補充到足夠的鈣、鎂以外,同時也增強運動表現和減脂效率。

本文經好食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