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出“共富花”!海宁这位“巧手姐姐”不一般
一根钩针一根线 在手里就能变成一个惟妙惟肖的玩偶 一个精致的挂件 一个可爱的发卡…… 在海宁市袁花镇 就有这样一支小有名气的钩织队 叫做镇东村“巧手姐姐”钩织队 而这支队伍的带头人 竟然是原本对编织一窍不通的 94年姑娘 今天 跟着发布君来认识她吧! “从每天说英语和人谈生意变成每天说方言,从对手工活一窍不通到现在带领着一支钩织队。海宁这几年我身上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位巧事情。”在袁花镇镇东村的手姐巧手姐姐手作馆,我们见到了巧手姐姐钩织队的共富花创始人,也是织出镇东村的工作人员冯倩。 一次活动,钩织小白“入坑了” “我们村里三个人提前在网上看视频学习,想着活动那天可以教大家,刚上手的时候觉得编十分钟手指都要抽筋了。”冯倩坦言,当时他们都觉得钩织是冷门手艺,没想到大多数人都是有基础的,“一个活动下来,他们都把虎头车挂完成了,反而我们几个当老师的没完成。” 首次活动的顺利举办,勾起了镇东村妇女们的兴趣。端午钩粽子,七夕钩玫瑰……后来,村里每场与钩织有关的活动都人气爆棚。还有人在自家张罗了起来,闲暇时就编一个喜欢的物件。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冯倩也开始在家苦练钩织技艺,有时拿起钩针一坐就是几小时。“我是个性子很急的人,家人朋友都说我坚持不到半小时,他们都很惊讶我这次把一件事情做了那么久。”冯倩说道。 巧手姐姐钩织“共富”花 有次,一位年轻爸爸找到冯倩,希望找一位巧手姐姐帮忙钩织一个安抚玩偶。“原本的安抚玩偶坏了,可是孩子不愿意换别的,他实在没办法了,找到我们问能不能钩织个一模一样的。”冯倩说,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群里发布了求助信息,没想到很快有人自告奋勇,花了一周不到的时间就把安抚玩偶完成了,而且大小、形态都一模一样,对方十分满意。 今年上半年,巧手姐姐钩织队还钩了两百只创意绿马,送给为防疫工作付出的志愿者们,颇有意义的纪念品得到了志愿者们的一致好评。“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被认可了,也有了长久做下去的动力。”冯倩说道。 一年以来,巧手姐姐钩织队通过开设微店、摆摊宣传、直播、入驻袁花镇共富工场等方式积极拓展增收渠道,并自发组织开设公益课程,组织带动村里的妇女共同学习钩织技能,实现居家灵活就业。截至目前,“巧手姐姐”手作馆销售额已有5万余元。 “我们还计划与成校合作,吸纳更多人加入我们这支队伍。”冯倩说,目前巧手姐姐钩织队的产出能力有限,没有大单接单能力,这也是发展的痛点。为此他们希望通过举办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钩织能手,助力更多群众增收。 说方言怎么比说英语还难 “反差太大了。”回想起刚回村工作那段时间,冯倩觉得最难的还是用方言和人交流。尤其是需要用土话念广播稿的时候,她要顺好几遍才开始录,用她的话来说,全程说方言比说英语还难。 “村里的工作大多数是和村民打交道,用方言更有亲切感。特别是老年人来咨询,方言他们更容易理解。”也正因为如此,冯倩在工作过程中仍坚持用土话交流,到现在可以张口就来。 冯倩说,刚到村里时她就分管妇女工作,虽然时常感到辛苦,但是村里的工作氛围让她觉得苦中有甜。“我们这个团队很年轻,一起完成一项项工作那种满足感是难以表述的。”冯倩说道,尤其是成立巧手姐姐钩织队后,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意义。 “过去做外贸,谈成一个单子的快乐感是暂时的;现在在村里工作,那种获得感是持续的……”冯倩告诉我们,很多人说村里的工作繁琐复杂,但在她眼里,正是这份工作让她成长,也找到了更多价值感。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广西柳州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进市场活动
- 官宣!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口号、会徽、吉祥物正式亮相
- 年货经济带动消费热潮——各地节前市场供需两旺
- “滁州·新北文化艺术交流周”活动在安徽滁州举行
- 浙江省首张“一带一路”贸易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诞生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家门口的幸福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宜居宜业 杭州乘“数”而上
- “乡村CEO”进城招工!“土”岗位火了
- 11项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修订发布
- 10年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赔付超7000万人
- “追寻香格里拉”展览在昆开展 记录青藏高原东麓的迁徙与流动
- 迎接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公安部发布数据、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 周末同频丨又是一年3•15,从钟薛高说到大樱桃
- 2023年国家铁路发送旅客36.8亿人次 创历史最好水平
- 台媒看大陆:山西太原蒙山大佛 “消失”600多年后“重生”
- 一图看懂丨预防呼吸道疾病,这样选择和更换口罩
- 云系逐渐消散 泉州雨过天放晴 昼夜温差超10℃
- 2023这些童真瞬间,真暖!
- 停止降分录取“体育生”“艺术生” 让兴趣特长回归本源
- “物质+服务”多维模式让社会救助有精准、有温度、有力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