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17LIVE新加坡造殼上市、壹蘋新聞網開始獲利,潘杰賢:我不是做媒體,而是變現新經濟

文:洪綾襄

「要是新加賢不新經去年此時,我絕對不是坡造蘋新潘杰像現在這麼心平氣和地跟你談。」心中久懸的殼上大石頭終於放下,17LIVE董事長潘杰賢從容地露出招牌咧嘴微笑。市壹

10月2日,聞網新加坡淡馬錫子公司祥峰控股支持的開始祥峰科技收購企業公司(VTAC,新交所代號VT1),獲利與台日直播平台17LIVE簽署收購協議書,做媒成為新加坡交易所特殊目的變現公司(SPAC) 收購首例。年底通過新交所與祥峰股東臨時會後,新加賢不新經就可掛牌新交所。坡造蘋新潘杰

同時間,殼上去年創辦的市壹《壹蘋新聞網》宣布第三季開始獲利,潘杰賢也終於擺脫每個月燒掉五、聞網六千萬元的開始夢魘。

潘杰賢今年39歲,50年前,他的父母透過電視購物頻道賣萬能鍋,賣到成為新加坡家喻戶曉的生活用品商,而潘杰賢每次創業,也都引發極大注目。

不管是在保守的新加坡,創立「15秒就完成註冊」的交友軟體Paktor拍拖,或是併入「麻吉大哥」黃立成的M17娛樂平台後,挑戰在美上市卻因故撤回,他硬著頭皮承接轉型。

而在兩岸三地引發軒然大波的《蘋果新聞網》交易案,更在外界的顯微鏡檢視下接手。

潘杰賢

出生:1984年
現職:17LIVE董事長兼共同創辦人、龍丞資本負責人
經歷:交友軟體Paktor拍拖共同創辦人
學歷: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金融學士、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

談起買《蘋果》始末,潘杰賢一臉不堪回首,說當時他因找藝人上直播而認識黃浩,但直到簽約前,黃浩仍無法提出有權出售《台灣蘋果新聞網》的證明文件,使得交易破局;後來潘便以金主出資的方式,延攬員工另行成立《壹蘋新聞網》營運,切割爭議核心《台蘋》資料庫。

17LIVE受惠於疫情三年直播商機興起,幾乎成為印鈔機。去年底在日本和台灣市占率都超過兩成,營收超過3.6億元台幣,成為日本和台灣收入第一的純直播平台,擁有近九萬名月活躍獨家直播主的經紀約,每月有約53萬名活躍用戶,平均每天花93分鐘看各式各樣的直播,付費比率逾16%。

「他們已是創新和引領趨勢的市場領導者,不斷地在數位消費領域開闢新天地。」VTAC的執行董事兼執行長江洪輝如此形容。

但潘杰賢仍積極看新案,2021年投資台灣Podcast平台聲浪SoundOn,也透過投資兩家加密貨幣公司,布局數位資產;2023年投資台灣大學生互動平台學悅Zuvio。

據統計,光是在台灣,集團旗下產品每月能觸及超過千萬人。他說自己「我不是做媒體,我是在做新科技、新經濟的變現。」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觀察,「我在好幾個評估的案子都遇到他,非常認真,不是電影《亞洲瘋狂富豪》裡面那種公子哥。」

168622e95a4b4f49f3300ec48ffd899e5c8c6ce7Photo Credit: 龍丞資本
17Live已成為台日收入最高的純直播平台

判斷果決!擴編隔月就裁員

潘杰賢說,他起心動念並不是經營媒體,只是剛好做了一、兩家,再多一家應該會有綜效。像是當初要買台蘋,正是看到台蘋的流量是其他事業的10倍,收入卻只有十分之一,非常可惜,若能借力旗下直播、Podcast事業,它就能變現賺錢。

「公司營收多過成本,才是經商本質,我也沒有做得特別好,只是剛好生意後來都有賺錢。」對比台灣某些媒體營運模式是燒錢、賺影響力,潘杰賢笑稱,那種模式太獨特,他不了解。

以新加坡家族辦公室為核心,曾在花旗與麥肯錫工作過的潘杰賢現在建立了自己團隊。他說,自己最大差別是他會加入經營規畫、幫助創業家和創作者做得更好。「早上我才和團隊聊到一個案子,大家都說這案子應該可以賺到很多錢,但我說,我是一個投創,不是一個創投,只是跟投不有趣,我要跟著公司一起成長,這才好玩。」

其次,必須是他接觸得到、能理解的生意,其實他手上還有醫美、水餃、手搖飲等項目,約十幾家公司,要搶進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

作為兩個孩子的爸爸,他覺得教育也有賺錢機會。「我不會投資紡織廠,但會投資衣服品牌,並不是因為紡織廠太複雜,而是我更能理解衣服的商業模式。」

雖是雙魚座,潘杰賢商業判斷卻非常冷靜果決。初創Paktor時,曾一口氣擴張到11個市場,半年後發現燒錢燒太快,他趕緊退回四個市場。剛買下聲浪時,員工一度增編兩倍,一個月後看財報不行,隨即大裁員。

他分析,一家公司只要有賺錢、年化成長10%,加上股利配發,就能滿足投資回報率,「這些都是人生選擇,選擇做大眾市場,就要按照社會規則走;選擇要賺錢,我就得承認我養不起一千人,只能做一定規模。」

如今諸事塵埃落定,潘杰賢透過家族辦公室控股公司龍丞資本(Turn Capital)宣布,未來18個月將投資15億元於亞洲科技新創,看好台灣的硬體製造業強項、IT人才和新創生態圈。

fd3b452ed0063923a2ddcdd2899741bd220659daPhoto Credit: 財訊 / 潘重安
2022年《壹蘋新聞網》成立記者會,潘杰賢面對巨大壓力

他指出,一般投資新創,股東可以從公司賺錢分享利潤、轉手賣出、掛牌上櫃上市等三種管道賺錢。「台灣的好處是出場機制很多元,有創投、天使、私募基金,兩家交易所、創新板TIB,都做了很多鬆綁,還有國發基金,和具備併購能力的大型公司像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等,生態圈是很健全。」

問題是,過去這些出場價格頂多幾千萬到上億美元,為什麼?「因為台灣新創不會走出去,在台灣這個兩千多萬人的市場裡面過得很舒服,不像新加坡市場更小,新創一定都要打國際盃。」潘杰賢一語道破結構性瓶頸。

只要走不出去,公司估值不會超過幾千萬美元,每個股東投進去的錢頂多幾百萬元,創業家也不會去思考海外市場。而現在,他就要帶著台灣新創走出去,拉高市場水位。

邱德成直言,樂見潘杰賢引進新加坡資金和創投經驗。「任何人願意投資台灣,我們都支持,祥峰和新加坡GIC過去投資很多台灣科技和半導體公司,顯示他們真的對台灣市場很有興趣。」令人好奇,未來潘杰賢與台灣新創圈將碰撞出什麼火花?

更多《財訊》文章

  • 台蘋明熄燈!潘杰賢:逾200名員工「收留」至新公司、未聘葉一堅
  • 失戀創「拍拖」APP成功脫魯 38歲交友網站創辦人買走台灣蘋果日報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