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報導者事件簿001:留學黑工》:教育部祭殺手鐧,欲斷私校與掮客「要外生也要錢」利益鏈

文:嚴文廷(《報導者》資深記者)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報導部祭近10年來台攻讀學位的簿教育鐧境外學位生人數在2020年達到62,387人,是留學利益鏈2011年(25,107人)的近2.5倍;其中私立大專校院招收的人數,更增至21,黑工836人,是殺手2011年(4,687人)的4.7倍,凸顯國際招生政策奏效,斷私私校尤其明顯。校與

加速招收外國學生的掮客轉捩點,要回到2009年談起。外生當年教育部推出「萬馬奔騰計畫」鼓勵國內大學向外拓展高等教育,也錢從擴大招收僑生開始,報導部祭逐步放寬外國學生來台就學條件,簿教育鐧但僑生主力的留學利益鏈馬來西亞生源終究有限,2011年各大學開始將觸角擴及陸生。黑工

受兩岸關係變化和COVID-19疫情影響,殺手來台的陸生從2016年最高點的41,975人,到2020年只剩6,036人。蔡英文2016年競選總統時提出產業、貿易、人才等方面的新南向政策,在透過補助與放寬來台資格規定的助力下,不少大學開始往新南向國家招收學生,來彌補陸生大幅減少的缺口。根據教育部統計,新南向國家學生佔境外人生人數的比例從2011年的31.8% 攀升至2020年的56.5%,2019年擠下陸生成為境外生最大來源。

其中,教育部每年編列15億元預算,以「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為主力,補助大學開設專班,讓新南向國家學生以班為單位,來台攻讀學位。2017至2020年已開設297班,註冊人數達11,230人,而2021年更開設83班,拓生人數達3,300人。

但人數激增的背後,卻也在2018年起陸續爆發私校外籍生打黑工或淪為廉價勞動力的醜聞。以《報導者》調查中州科技大學為例,非洲烏干達來台留學的外籍生,陷入淪為綁債勞工、聽不懂中文只能枯坐在教室的困境,凸顯部分後段私校失控的國際招生。

追逐註冊率的「國際化」:從組招生團,到外包掮客入校

由於在馬來西亞、印尼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招生已逐漸進入紅海階段,後段私校應變速度很快,不只將目標轉向南亞,甚至在這兩、三年轉向非洲等開發中國家。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的周平分析,私校升格擴張後,台灣有152所大專院校,本土生源缺口必須由境外填補;境外生有三塊,僑生、外籍生、陸生,而2017年起陸生數開始減少,板塊擠壓下,學校招收外籍生的生源壓力更大,「哪邊有學生就往哪跑,早期是會說華語的馬來西亞生,接著是陸生,前段時間越南、蒙古國來得多,招生路徑已經從東南亞、南亞一路延伸到非洲。」

《報導者》訪談幾位仲介與曾經主責外籍生招聘的大學高階主管,他們都表示,後段私校近年的招生壓力實在太大。教育部過去規定,私立大學如果連續兩年註冊率未達七成,將扣減招生名額;註冊率未達五成的話,教育部給的各項獎勵經費將取消;註冊率在五成到八成之間的學校,獎勵經費扣減30%到50%。外籍生來台人數,也因此成為美化註冊率的關鍵。但也正是出現這樣的弊病,教育部已取消以註冊率當作獎勵經費多寡的指標。

曾擔任過南華大學國際長的周平觀察,台灣的高等教育經過擴張後,大學校內一級組織也擴張——教育部的系所評鑑、校務評鑑及各種補助計畫中都有「國際化程度」多項指標,私校便紛紛成立國際處,「為了招生,私校特別招攬熟悉這方面業務的人才,組成團隊專心衝外籍生人數。」他指出,私校國際處每年最重要的業務是到香港、馬來西亞、韓國、蒙古國等地參加教育展,甚至在當地開設先修班,再將學生整批引入台灣的學校就讀。

有些學校還能自己走出去招生,但有的學校為節省人事成本,無力招生又想快速取得生源,就開始外包招生業務給仲介或中間人。一開始,他們先外包夜間部、建教合作生、學分班學生等招生業務,緊接著,又轉向外包外籍生的招生業務。《報導者》訪談發現,除了台灣業者外,還有國外當地的仲介,甚至有業者在台灣與越南等地都有公司,一條龍式地承攬私校的外籍生招生業務。

摘文配圖:高教工會理事長周平分析私校招攬外籍生的現象,已逐漸從東亞、南亞一路延伸攝影:楊子磊,圖片提供:報導者
高教工會理事長周平分析私校招攬外籍生的現象,已逐漸從東亞、南亞一路延伸至非洲。

你補生源、我拿回扣,後段私校招生亂象盡出

仲介與學校間各取所得:學校補生源,仲介取回扣。在移工市場過度競爭後走入學校的仲介或中間人,有的「按人頭抽服務費」、有的「拿第一年學費做回扣」,也有「達一定人頭額度後取得學費」(例如原本要招八人,超過的人數,其學費進入仲介口袋)的方式。

學校怎麼支付中間人經費?一家不具名的人力公司透露,學校都是法人,不可能直接付錢給外包業者,所以業者會成立賣教材的公司,學校以採購教材名義付費,規避教育部稽查。近年有私校因為與仲介拆帳出現糾紛,導致仲介經常跑進大學校園內要錢,有學校付錢了事,另外也有不少官司。

由於私校在兩國的仲介業者合作下招收外籍生,每個階段都可能向學生收取各式費用;此外,招生時為誘導學生來台而過度承諾獎學金,最後卻未發放,導致學生債台高築,赴台後陷入打工還債的漩渦。

2017年的康寧大學(斯里蘭卡學生)與2019年的建國科技大學(印尼學生)事件,就是因為仲介抽傭過多,再加上學生一週僅兩天在學上課,其餘全投入工廠並超時工作,有些學生的證件還遭仲介扣押,淪為血汗黑工。

康寧大學一案,士林地檢署將仲介與校方等六人以加重詐欺罪提起公訴。而建國科大則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學校1,108學年度起不得招收外籍生,並扣減補助經費,建國科大更在學校網站上公開道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