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店帶你閱讀土地

文:見域CitiLens/張玉伶(曾任職見域工作室編輯,讀萬帶閱讀土地現就讀北藝大文學跨域創作所)
攝影:程天佑

「走讀」有別於傳統的卷書靜態閱讀形式,透過書籍上所撰寫的行萬文字紀錄,帶領群眾到實際地景間理解當地所發生的書店人文歷史,而每位參與者因有各自的讀萬帶閱讀土地專業領域與生活關照,在走讀的卷書過程中也能促進彼此交流不同的生命經驗。

近年,行萬來各地的書店走讀活動百花齊放,在北台灣更有許多書店積極舉辦走讀活動,讀萬帶閱讀土地這不僅意味著當代書店的卷書轉型,也為書店的行萬經營模式開闢一條新路,且拓展了閱讀的書店深度與廣度。

要讀萬卷書 也要行萬里路

位在新竹的讀萬帶閱讀土地「月讀。書咖」書店在2020年與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卷書暖泥人文教育工作室及沒牙虎兒手作工作室聯合辦理新竹親子走讀計畫「跟著神靈去旅行」,行萬規劃出十條新竹縣市的走讀活動。

有鑑於新竹有不少移居小家庭,小家庭的家長大半時間都在工作,鮮少帶著孩子接觸新竹縣市,年幼的孩子不夠認識生活之地,因此書店結合三個教育工作室,集結新竹的教育工作者帶領走讀,讓小家庭能更認識在地文化與故事。

1657188392555Photo Credit: 截圖自作者
「月讀。書咖」店長邱月亭與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創辦人盧駿逸老師,兩人以及多位教育工作者規劃出十條走讀路徑。

而這樣針對孩子的走讀活動,有什麼樣的特色呢?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書店與教育工作者們一起腦力激盪,為十條路徑設計故事、任務,部分路徑更以實境解謎的方式來進行,讓參與者能體會走讀的樂趣。

除了幅員遼闊的新竹縣市以外,同樣位於北台灣、曾經為台灣第二大港的基隆港畔,有一家關心基隆在地發展、以海洋意象為經營主軸的「見書店」,致力於舉辦走讀活動,以2015年至2017年為例,便舉辦了「回到飛魚原鄉」的大型走讀活動。

見書店初期舉辦走讀時的受眾聚焦在基隆在地人,店主陳顯樺說明:「即便是基隆在地人,也不見得了解基隆當地,我們也發現小孩子對(基隆)地方不太了解,例如他們會以為基隆的田寮河只是一條大排水溝。」

地方的歷史記憶需要不斷被敘說、建構,而在這個過程中須仰賴他人的參與,書店舉辦走讀活動,便是期望在地人能以身體感知重新認識生活場域,而至今仍辦理走讀活動的見書店,所觸及的受眾已經不限於在地人,更有外地參與者不遠千里而來。

1657188459139Photo Credit: 截圖自作者
「跟著神靈去旅行」十條路徑各有主題,主辦單位精心設計筆記本提供給參與者

眾人視野凝聚成萬花筒

走讀活動具有一項特性,便是能凝聚眾人的聲音,產生多樣意義,為這條文化路徑創造出更多想法。「跟著神靈去旅行」走讀計畫寓教於樂,其中一條路徑「觀音嬤:後山出代誌」以北埔事件為基礎設定,參與者需要擔任「神靈事務所」的主角,協調北埔後山所發生的爭執,在過程中會遇到日本、賽夏族與漢人三大族群間所發生的爭鬥,參與者需要依照「觀音嬤」的指示去協調族群間的問題,因此參與者必須在情境中,立即思考如何做出抉擇。

在過程中,更會發現當代不能使用暴力的價值觀和歷史價值觀有所出入,設計此遊戲的教育工作者盧駿逸老師說明:「當玩家在遊戲中有價值觀或是道德觀的抉擇時,會對一個人造成一些影響跟改變。」

活動更將轉型正義議題融入其中,讓參與者思索,若是作為受害者,會如何應對整件事情?參與者熱烈地給予回饋:「如果是我,會強迫自己忘記受害經驗,因為如果記得的話會想要復仇」、「過去的傷痛是不可彌補的,即便要付出一些代價,我仍然認為加害者應該要道歉。」透過注重細節與互動性的故事設計,讓參與者能嘗試回應在歷史事件中,真實的「人」所面對的處境,並且與過去的傷痕產生對話。

見書店店主陳顯樺認為:「走讀的意義在於讓參與者看到書本中的知識是具現化的,會讓人更想要去了解它,能夠了解一個環境、對環境產生情感,就不會去破壞環境。」簡單的立即性回饋,對於店主來說最感到心滿意足。店主陳顯樺分享規劃走讀活動的要便是活潑、生動有趣,一次不要給太多資訊量,才能讓參與者吸收。

1657188571596Photo Credit: 截圖自作者
店主顯樺與書店長形木桌,也是書店夥伴工作的地方
1657188524163Photo Credit: 截圖自作者
見書店內的海洋選書專區

走讀之外 持續串聯彼此的書店

除了走讀活動外,回到書店場域中的見書店夥伴,能量也源源不絕,店主陳顯樺興高采烈地分享,目前見書店執行「夜書店」計畫,在晚間舉辦心靈課程、製作蘭姆酒之夜,甚至更有「孤獨課程」。

「孤獨課程」在見書店的二樓空間放上帳篷,邀請參與者待在帳篷之中,並且不能講話,目的是希望讓參與者能好好享受自己的孤獨,此課程獲得大眾好評,可見當代人極需要自己的空間與時間。

此外,見書店也即將推出因應疫情的療癒「見書包」,內含自製插花、肥皂及胸章等療癒DIY小物,讓民眾能在大疫時代,靜心體會手作帶來的療癒感。

過去積極舉辦讀書會的「月讀。書咖」書店,關注的議題層面相當多元,不但有每個月的書籍聚會,更有公共議題讀書會,希望藉由讀書會的形式促進公共討論,並透過思辨來深化參與者的獨立思考與論點描述。

讀書會主要朝著三大項目進行,首先闡述民主制度、人權及轉型正義,其次關心社會重大議題,如少子化、過勞及死刑存廢,最後則嘗試描繪人文藝術、歷史文化,期望藉由參與者各異的想法激盪出更多火花。

獨立書店的特別之處在於經營者秉持著理念來推動經營方向,見書店提倡重新認識基隆在地和海權思考,「月讀。書咖」將當代議題以平易近人的方式觸及民眾,當代書店不再只是販售書籍的場域,而是乘載更多意義的文化空間,獨立書店便是渴望在這個眾聲喧嘩的年代中,勇於向世界講述、推廣自己的理念。

1657188638323Photo Credit: 截圖自作者
「月讀。書咖」的書牆,書籍的上方皆有小便條紙,紙上由店長月亭寫下書中的字句,引起讀者對書籍的好奇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5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