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为何爱聚群?我国科学家找到关键要素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董瑞丰)蝗虫为何容易聚群成灾?记者13日在中国科学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蝗虫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为何少量群居型蝗虫聚集,爱聚就会释放出一种独特的群国化合物,并在野外吸引和聚集更多蝗虫。科学该研究找到并验证了动物学家长期寻找的家找键素蝗虫群聚信息素。 这项由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完成的到关研究,通过分析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的蝗虫体表、粪便挥发物,为何在35种化合物中鉴定出一种名为4VA(4-乙烯基苯甲醚)的爱聚化合物。该化合物由群居型蝗虫特异性挥发,群国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极高,科学可由4只至5只散居蝗虫聚集而触发,家找键素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到关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行为实验确定,蝗虫4VA对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不仅能吸引野外种群,而且不受自然环境中蝗虫背景密度的影响。 通过化学分析、行为验证、神经电生理记录、嗅觉受体鉴定、基因敲除和野外验证等多个层面,研究人员对4VA作为蝗虫群聚信息素进行了全面鉴定和验证。进一步研究显示,蝗虫触角上的4种主要感器类型中,锥形感器可对4VA产生反应,其嗅觉受体OR35是4VA的特异性受体。 该研究成果已于12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论文审稿人、美国科学院院士莱斯莉·沃斯霍尔评价说,该研究工作做出了令人兴奋的发现,找到了一个人们长期寻找的蝗虫群聚信息素分子。 千百年来,蝗灾对全世界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经过科学研究,人们逐渐发现,蝗虫可以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群居型蝗虫会大规模移动或迁飞导致更大范围的蝗灾发生。群聚信息素被认为是蝗虫能够聚集的最关键因素,但此前还没有哪一种化合物被充分验证。 揭示蝗虫群居的奥秘,有助于制定绿色和可持续的防控对策。例如,未来有望利用掌握的信息素技术诱杀蝗虫或阻止蝗虫聚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重灾区建立不能群居的蝗虫种群等,这将极大地改变人类防治蝗虫的举措。蝗虫为何爱聚群?我国科学家找到关键要素
编辑:高方勇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0-08-14 10:20:54 【字体:小 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水质钇(标样):为水质分析提供稳定参考
- 阿根廷外長:中國是阿根廷重要的貿易夥伴
- 心疼!未足月女嬰腿骨折 父母報警怒控院方
- 凤台县多举措力促城乡群众就业
- 人大监督再突破:“一府两院” 同时应询
- 寿县法律援助“付真情”“出实效”
- 尼泊爾客機墜毀72人全部罹難 逾30年最嚴重空難
- 江苏江阴提醒:儿童平衡车应该这么选
- 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 怀念恩师汪忠镐院士:解反流之苦 做学科典范—新闻—科学网
- 横折折叠屏手机正逐渐解决厚重等问题,或进一步推动渗透率
- 向道路扬尘说“NO”
- 泉州德化古法柴烧太平宫窑获颁世界纪录证书
- 巴西外长:对俄制裁措施对国际贸易体系构成“极大威胁”
- 联勤联动 冒雪保畅通
- 安徽合肥:首批基本公共服务类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 有效净化水质!天津增殖放流中国对虾等10个苗种100余万尾
- 省区农业科技特派员联动,精准服务从化典型村
- 这位“邻家老人”为国造舰60余型,身后有支“综合舰队”—新闻—科学网
- 美國經濟颶風摧殘中小企業|天下雜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