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发布
导读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国首截至2022年9月15日,次火测任成果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星探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科学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 据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消息,研究截至2022年9月15日,发布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国首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次火测任成果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星探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科学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自主获取的研究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发布科学成果。 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国首凹锥、壁垒撞击坑、次火测任成果沟槽等典型地貌的星探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祝融号着陆区撞击坑、凹锥、沟槽和脊状地貌图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祝融号在着陆区发现富含含水矿物的板状硬壳岩石及其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信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 △祝融号着陆区的火星地质特征和岩石 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有关成果已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此外,科学研究团队还利用天问一号探测数据,在火星表面岩石密度与地表侵蚀程度的关系、近火空间环境中离子与中性粒子分布情况,以及火星重力场等方面,获得了一批优秀的科学成果。 目前,天问一号环绕器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持续积累一手科学数据,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厦门食药检院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复评审和扩项现场评审
- 2022年中职招生投档录取今日下午五点结束
- 今年起至2025年 每年扶持500名残疾人就业创业
- 世界旅游小姐“靓”相晋江梧林传统村落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海丝”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师范学院举行
- 泉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7745辆 每100辆车有3辆是新能源车
- 泉州市委巡察机构“砺剑讲堂”开讲
- 上证50、沪深300等样本股今日起调整,指数代表性将进一步增强
- 上半年进出口值达1353.2亿元 泉州外贸创同期历史新高
- 劳动课程先“预习”暑期里孩子体验劳动乐趣
- “海丝”南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师范学院举行
- 党员勇救落水者 众人携手筑暖城_
- 今年前11个月 泉州基本医保待遇位居全省前列
- 晋江市电气焊等动火作业警示教育调度会召开
- 最高降价82.63% 泉州76种中成药带量集采落地实施
- 南京建邺:保障2024江豚音乐节“舌尖上安全”
- 数百件精选档案 带您走近“丝路信使”
- 泉州再出住房公积金新政 首套房首付款比例降至20%
- 泉州城乡养老服务发展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