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美俄唯一軍備管制協議到期前10天,拜登就任後首度與普亭通話達成延長共識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就任後,美俄昨(26)日首度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通電話,唯軍兩人對即將到期的備管《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達成共識,同意延長5年,制協限制美俄雙方部署的議到延長核彈數量不可超過1550枚。縱使有軍備管制,期前全球軍事情報出版商詹氏資訊集團(Jane's Information Group)指出,天拜通話全球國防支出仍連續7年成長,登任度與達成去(2020)年達到1兆9300億美元(約新台幣54兆元)。後首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碩果僅存的普亭美俄軍備管制協議

《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以下簡稱New Start)是共識一項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雙邊條約,限制兩國部署核彈頭總數各不得超過1550枚、美俄核彈發射器具不超過800架,唯軍而部署洲際彈道飛彈(ICBM)、備管潛射彈道飛彈(SLBM)、制協重型轟炸機數量都以700為上限。

俄國官媒《俄塔社》指出,除了數量限制,美俄也依《New Start》成立協調委員會與稽查機制,確保雙方在削減進攻型武器的過程維持透明且不可逆。雙方每年交換彈頭與發射器的數據,並允許每年最多18次互到對方的潛艦、基地、或飛彈儲存庫進行檢查。自條約生效後至今,雙方進行328次檢查、交換逾2萬筆資訊。

《New Start》於2010年4月8日由時任俄國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和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在捷克簽署,之後經由兩國國會各自通過後,2011年2月5日在德國慕尼黑交換條約書,並正式生效,為期10年,期滿可在雙方同意下再延長5年。

條約生效當年,美俄的核彈與發射器等數量都超標,依約有7年時間削減武器數量,美國先於2017年9月達標,俄羅斯在2018年2月5日(即期限最後1天)才達標。截至去年9月,美國已部署的核彈為1457枚、俄國為1447枚;美國已部署核彈發射器具共675架,俄國510架,大致維持平衡。

AP_17123528525605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試射一枚非武裝版義勇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2017年3月資料照

拜登與普亭的第一通電話:白宮強勢,克宮客氣

《New Start》是僅存唯一能限制美俄軍備競賽的條約。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19年退出美俄《中程核飛彈條約》、去年退出涵蓋俄國在內的國際《開放天空條約》,若下月5日《New Start》期滿不續約,將沒有任何國際條約能具體約束美俄增加核彈與相關設備。

  • 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俄羅斯批美國傲慢拒溝通只想獨享特權
  • 美俄中新軍備競賽:承平70年的自由民主制度,最終是否進入兵凶戰危的結局?

國際現有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只是禁止擁核國家轉讓或協助非核國製造核武,而《禁止核武器條約》的締約國根本都是非核武國家,擁核的美、俄、英、法、中國全未加入。

川普去年堅持《New Start》應將中國納入續約範圍內,要求中國參與討論,而中國始終冷淡,導致《New Start》能否續約被打上大問號。新任總統拜登昨首度與普亭通話後,俄國克里姆林宮和美國白宮先後發表聲明指,兩人已在電話中對《New Start》延長5年達成共識,雙方都「感到滿意」,並會在接下來幾天內各自進行必要的國內確認程序,在條約到期前完成。消息人士對《路透》指出,目前預計在下月2日進行條約書交換儀式。

克宮的聲明中提到,普亭恭賀拜登就職總統,稱俄美關係正常化有益兩國與全球;兩國領袖還討論了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及《開放天空條約》的事。克宮輕描淡寫地提到兩人還有聊到「烏克蘭內部問題」,白宮則避談伊朗核協議與《開放天空條約》,統稱「一系列軍備控制和新安全議題」。白宮強調,拜登重申美國堅定支持烏克蘭主權,並對俄方提到駭客攻擊、干涉2020美國大選、俄國疑在阿富汗對美軍發懸賞令、俄國反對派納瓦尼(Alexei Navalny)中毒等質疑。

比對克宮和白宮的聲明,只有延長《New Start》和對抗疫情是共識;克宮用詞客氣,並說這通電話內容既有條理又真誠,白宮相對強硬地凸顯拜登捍衛美國和盟友的心意。

  • 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美國智庫政治學者:俄國這次根本沒興趣,不管誰贏都已在鋪路

疫情不會改變地緣安全戰略,軍費持續成長

美國是全球確診COVID-19(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武漢肺炎)病例最多的國家。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台灣時間27日正午,全球確診數已突破1億,美國佔近2544萬例,俄國約372萬例、位居全球第五。

雖然全球經濟大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軍費仍然增加。軍事情報出版商詹氏資訊集團昨指出,全球國防支出從2014年起不斷成長,2020年總支出達1兆9300億美元,按年增長1.9%,比2019年的增幅還多。

RTX75HSN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中國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

詹氏指出,歐洲去年國防開支費用佔全球比例增加了5.6%,是增幅最大的地區;若以總金額(以美元計)來看,亞太地區的貢獻其實也差不多,且預計歐洲軍費今年會略為放緩,亞太地區擴能更強。

東歐因應俄羅斯威脅而維持警戒,將反映在國防費用上。巴西去年開始恢復投資國防,拉抬了整個拉丁美洲的軍費,今年可能還會持續。

全球國防支出_3

由於疫情持續影響,2021年全球國防費用的增幅可能不會像2020年這麼大。但疫情不太可能改變已經在進行的地緣安全長期戰略,詹氏集團首席分析師麥唐納(Andrew MacDonald)指出,國防費用被疫情影響最劇的是石油出口國,雖然這可能抑制中東國家的購買力,並壓低俄羅斯的軍費投資,但亞太地區軍費增加力道強勁,仍會使全球軍費維持正成長;疫情對軍費的衝擊將在2022年下降,屆時全球國防預算又會上揚;至2030年,全球軍事支出可能達到2兆2300億美元。

麥唐納預測,即使後疫情時代來臨,亞太地區的軍費仍會持續擴增,「2010年,亞太佔全球軍費逾2成;至2028年,預計佔比會增加至35%,總額超越北美,成為軍費開支最大的地區」。

延伸閱讀:

  • 【美國大選後的世界】北極海、東地中海與中國威脅論,三點分析美俄關係未來走向
  • 中國不參加美俄軍備裁減討論,瑞典研究:全球核彈頭減少但核武更現代化
  • 中國需要將核彈數目提高到1000枚,才能阻止美國的打擊?
  • 美國國防部發布2020中國軍力報告:3個方面已超越美國,兩岸戰力差距逐漸加大

新聞來源:

  • Что нужно знать о Договоре о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ых вооружениях(俄塔社)
  • Russia, U.S. extend arms pact, Kremlin says, as Biden, Putin talk(路透)
  • Telephone conversation with US President Joseph Biden(克里姆林宮)
  • Readout of President Joseph R. Biden, Jr. Call with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 of Russia(白宮)
  • 7 years of uninterrupted growth takes global defence spend to USD1.9 trillion, says Janes(詹氏資訊集團)

核稿編輯:楊士範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