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藥林外史》:明清文學常見的「蒙汗藥」是小說家憑空杜撰的嗎?

文:鄭金生

蒙汗藥、藥林麻沸散與麻藥

明、外史文學清小說與醫藥相關的明清嗎內容中,蒙汗藥出現的常見頻率頗高。《水滸傳》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汗藥晁蓋等用巧計將蒙汗藥撒入酒桶,小說賺得楊志手下爭飲藥酒。家憑結果楊志一行就在晁蓋等人「倒也、空杜倒也」的藥林嬉笑聲中癱軟如泥。蒙汗藥的外史文學神奇,令每一個初讀《水滸》的明清嗎人感到新鮮。黑店店主用蒙汗藥麻翻過往行人,常見劫財害命,汗藥是小說明清小說常有的情節。

蒙汗藥究竟是家憑真是假?既是小說家言,不免虛構。但虛構如果沒有真實生活為基礎,也就難以產生逼真效果。蒙汗藥確實在中藥裡存在,但其神奇之力,實得益於小說家的生花之筆。本文先從醫藥角度說說蒙汗藥的來龍去脈。

一、「蒙汗」涵義與方藥

蒙汗藥能使人在短時間內失去知覺、痛覺或活動能力,這在醫藥學中,屬於麻醉藥。對蒙汗藥的名稱,日本學者多紀元簡有比較深入的考證。

多紀元簡所舉最早的「蒙汗」一稱,是《十便良方》(1196)所引《雞峰方》:「解中毒蒙翰,昏悶不省。」《雞峰方》即宋・張銳《雞峰普濟方》(1133),該書今本卷二十三「解諸毒」中的文字與《十便良方》所引略有出入,作「蒙昧昏悶不省」。多紀氏據音近而認為「蒙翰」即「蒙汗」。

多紀氏的友人山田宗俊又考證:「蒙汗即『悶』之反切,猶『秀』之為『唧溜』、『團』之為『突欒』之類。」後世小說家有「悶香」,「悶」確實具有悶倒、麻醉的意思。因此,從音韻角度認為「蒙汗」是「悶」的反切,言之成理。

再者,民間的祕密藥經常使用「反切」來隱晦其名,如宋・陳言的「舉卿古拜散」,根據《唐韻》,「舉卿古拜」就是「荊芥」一藥之名的反切(舉、卿為荊,古、拜為芥)。這是因為民間借「隱語以祕其方也」。因此民間用「蒙汗」來隱指「悶」藥,並非無理。據多紀氏以上考證,即便是「蒙汗」的近似名稱,最早也只見於南宋。

清・王翃(一作翊)《萬全備急方》(1683)在「中蒙汗藥毒,冷水解之」條下注曰:「蒙汗,俗名麻汗。」這裡出示了蒙汗藥的一個別名。麻藥是古代麻醉藥的通稱。「麻」有令人麻木、麻醉的意思。這一別名很明瞭地指出了蒙汗藥的特性。

近人陸澹安《戲曲詞語彙釋》(1983)把「蒙汗」解釋為「蒙漢」(蒙是蒙昧,汗是漢的假借字),意思是可以麻翻漢子。該書所引元曲《黑旋風》中提到的「蒙汗藥」,可能是「蒙汗」一詞的最早出處。

近人張宗棟不同意陸澹安的觀點,他認為「蒙汗」藥既能麻翻漢子,也能麻翻女中豪傑,何能獨稱「蒙漢」?張宗棟依據發音,考證「蒙汗」當為山東一帶的「瞑眩」方言。他引據《方言》:「凡飲藥而毒,東齊海岱間或謂之瞑,或謂之眩。」又引郭璞注:「傳言瞑眩極者,言悶極藥乃行也。」張氏認為在元曲等通俗文學作品中,用字隨意,故將「瞑眩」錯寫作「蒙汗」。

對此觀點,很快就有人表示反對。反對者認為從未有醫家將瞑眩與麻醉或類似麻醉的醫療用語聯繫起來使用,也未見一例在古代詩文戲曲小說中將瞑眩作為蒙汗的替換語使用。更有人依據蒙汗藥的主要成分為曼陀羅花,服用之後會出現「汗蒙而不發」的生理現象,認為這才是蒙汗藥一名的涵義。

以上「蒙翰」、「蒙汗」、「麻汗」、「蒙漢」、「瞑眩」等說法,都各有道理,但畢竟無關實質,姑且不去糾纏。那麼,小說家筆下的蒙汗藥究竟是實是虛呢?古人對此也有討論。例如明・郎瑛《七修類稿》就曾談到他個人對蒙汗藥認識的轉變:「小說家嘗言蒙汗藥,人食之昏騰麻死,復有藥解活,予則以為妄也。」但他讀了宋代關於押不盧、草烏、曼陀羅花麻醉作用的記載之後,才改變看法:「據是則蒙汗藥非妄!」

清・俞樾《茶香室叢鈔》根據明・魏濬《嶺南瑣記》關於曼陀羅的麻醉記載,認為「此藥今尚有之,即小說家所謂蒙汗藥也。然可以治喘疾,其法用吸煙之筒,即雜置煙內,吸而食之,初試頗有效」。但上述肯定蒙汗藥存在的意見都是文人根據前人筆記推斷而來,究竟醫藥書中有沒有蒙汗藥的記載、古人是否真有用過蒙汗藥的體驗呢?

在醫書之中,這「蒙汗」一詞的出現,可能數《普濟方》(1390)最早。該書曾用白扁豆「治蒙汗毒,目瞪、口不能言、如醉」。這裡記載的蒙汗毒症狀,和《水滸傳》描寫的情景非常近似,但卻沒有出示蒙汗藥的方藥組成。

日本醫家多紀元簡從兩種中醫古籍中發現了蒙汗藥的組成。他所依據的醫書在中國失傳已久,近年複製回歸並校點出版,始可從中得知蒙汗藥的真面目。

歷史上首次記載蒙汗藥組成成分的本草可能是明・梅得春《藥性會元》(1595)。該書羊躑躅條下記載:「味辛,溫。有大毒。其花似萱草花,甚不可服,誤則令人顫抖,昏倒一晝。如用,可拌燒酒蒸三次,即無慮矣。同它羅花、川烏、草烏合末,即蒙汗藥。」其中的它羅花就是曼陀羅花。但梅氏介紹的該蒙汗藥主要用來治療風邪瘡毒疼痛及痛風,並無麻人記載。昏倒是作為其毒副作用。

此後清・張中和(介石)《資蒙醫徑》(1669)在「蒙汗藥」方名之下,詳細地介紹了蒙汗藥的組成、用它麻醉動手術的詳細過程、服用後藥力發作的時間、解除麻醉的方法等。張氏的「蒙汗藥」方為鬧揚花(即羊躑躅)、川烏、草烏、瓦龍子、自然銅、乳香、沒藥、熊膽、硃砂、麝香共十味藥,為極細末,「用熱酒調服,乘飲一醉,不片時渾身麻痹」,就可以動手術了。其麻醉的效果主要是「痹麻肢體,經一日夕方醒。濃煎甘草湯灌飲即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