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歪文系why_literature
(內文有雷,俗女生難俗女可先收藏文章觀影後閱讀)
《俗女2》我是結婚記完結後每週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追劇,把10集一路這樣追完的勇敢養成。播至劇情中段左右,嗎寫在與身邊朋友的俗女生難俗女對話中,我們都很擔憂劇本與導演該怎麼處理結局,結婚記完結後一邊喜歡著劇本以及演員輪番的勇敢養成好看表演,一邊擔心會不會爛尾,嗎寫可惜了過程中「俗女」的俗女生難俗女意義與翻新。沉澱了一下,結婚記完結後短時間內想追完結局的勇敢養成人應該也塵埃落定,總算可以來談談我對《俗女2》的嗎寫結尾與感想。
「俗女」結婚生子就不勇敢嗎?
對於講了兩季「做自己」的俗女生難俗女陳嘉玲,一開始選擇憤而離婚過自己人生的結婚記完結後下半場,倘若在第二季結尾又遁入另一個家庭,勇敢養成實在讓人不禁有點猶豫:這難道不是又讓女性回到傳統婚姻制度的束縛裡嗎?這會不會與我們期待的「橫衝直撞」的陳嘉玲有一點點的落差?
因此當《俗女2》的劇情來到了她因緣際會下沒拿掉孩子時,我與朋友就一直在祈禱,結尾千萬不要是陳嘉玲因為老套的理由把孩子生了然後跟蔡永森復合結婚。這樣面對劇中那句「不婚不生是你現在最大的人生優勢」而有共鳴的觀眾,該情何以堪呢。
當時我也替陳嘉玲與編劇想,也許墮胎也許流產(但現階段闔家觀賞的台劇不太可能),抑或是我的友人說至少單親媽媽也還能接受,不用有依賴男人的寓意。然而,陳嘉玲最後還是真的把孩子給生了下來,甚至還跟蔡永森復合了。
面對這樣的結局,我自己後來思考了一下該如何評價這個結局,是不是結婚生子的「俗女」就不勇敢、不做自己了?難道陳嘉玲真的只能不婚不生嗎?我的結論是最後還算能接受這樣的安排,也無損我對於《俗女2》是齣好劇的想法。畢竟,有的時候魔鬼就在細節,我們不能只單看結局,過程會悄悄顯露它的意義或是暗藏的小小突破。
誠然,如今現實社會裡的女性(或每個人),人生的最終目標大多還是逃不了迫於無奈的結婚生子。我們當然可以用最膝反射式的女性主義說,傳統婚姻制度對女性是個壓迫。
100年前魯迅的〈娜拉走後怎樣〉,就對一個結尾是女性憤而離婚的劇本提出評斷:如果一個社會不允許女性有經濟獨立的能力與條件,那麼選擇離婚的娜拉不是「墮落」以出賣身體維生,就是回到婚家制度裡──因為女性並沒有賺錢養活自己的能力,就算父母再寵溺,也沒有辦法供養她一輩子,她勢必得為了別餓死做出選擇。因此決定離婚的娜拉只是在豪賭,豪賭下一個遁入的家庭不會再把她當作傀儡一般對待。
讓我們回到《俗女2》的陳嘉玲身上,繞了一圈最後還是回來與蔡永森復合且生下小孩的她,並非上述說的「沒有選擇的選擇」。陳嘉玲在離開媽寶男溫昇豪後闖蕩了一番,當了導遊且成績不錯,用上份工作的存款替自己買了一棟房子,也沒有來自原生家庭的壓力(因為大概家人逼迫也沒用啦)。她自食其力,有自己的生活與想法,至少不是為了經濟上的窘迫才重入婚姻制度,
還有另一個讓我覺得陳嘉玲並非迫於無奈才結婚的原因,就是在應該是定調闔家觀賞的喜劇(吧),竟然出現了「FWB」(Friends with benefit)的劇情,如此大眾的劇有這情節已經算非常前面了。
在陳嘉玲試圖想要挽回蔡永森但被拒絕後,他們倆處於是孩子的爸媽,但就是好朋友的關係。這時候蔡永森說「你有什麼需要我的地方盡管說,我一定會幫忙」,結果下一幕就切到床上,然後兩個人裸身蓋著棉被。欸欸,這已經是砲友了吧!「幫忙」是幫生理需求的忙,蔡永森事後還一臉委屈與困惑。
在這個到處有人嚷嚷著守貞、女生要奉獻第一次給老公要不然就很低賤的社會,即便只是一閃而過的小情節,可能也有人會說為什麼不就隨便約一個人,但劇情讓女性有自己的慾望,劇又面向這麼普遍的觀眾,我認為已經是個突破了。
就此看來,經濟上也好,家庭關係與生理需求也罷,至少「陳嘉玲」都不用依賴婚姻關係。再更傳統一點的社會,女性結婚可能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因為社會不允許女性獨立(如娜拉);然而陳嘉玲的「選擇」,是在相對有餘韻的條件下決定結婚,能夠離開但願意留下,結果竟然還說她受困於父權體制,對這個活出自己的勇敢女子,這樣的評價似乎對她有點不太好意思。
女性主義不應該是把女性從父權體制的A形象,放置到另一個「新女性/進步價值」的B框架裡,說陳嘉玲只能是個不婚不生的「俗女」,否則她就「很傳統」。
能夠離開的留下,才是「俗女」的意義
因此我覺得以女性主義的眼光看《俗女2》,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女性或我們每一個人,結婚生子不是人生唯一選項。30不用是拜犬或剩女,單身、一個人也可以是終極目標,而社會條件也要允許女性這麼做。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真的遇到了某個人,想要後半輩子都跟他相處在一起的話倒也無妨,我們不用以「女性主義」的框架反過來指責她何以如此傳統迂腐。
女性主義告訴我們的是人生除了結婚生子還有很多選擇、也拚了命的一起爭取不結婚的可能,然而在諸多選擇下,你仍然因為個性使然,就是喜歡小孩、就是覺得照顧另一半/扛起一個家讓你有成就感,那就選擇這條路吧。
這大概是女性主義會從最初追求女性權益、女生也能勇敢堅強,轉變成第二波尊重個體差異與讚揚陰性特質的緣故吧。如果我們過於強調女性就是要勇敢,會反過來形成壓迫,因為這落入了與父權體制同樣的思維:都要求女性「應該」符合某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