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專訪】《茶室女人心》作者李玟萱:抹去獵奇心態,才能將她們生而為人的存在無限放大

文:愛麗絲

「我必須承認,專訪者李一開始連我自己都帶著獵奇心態。茶室」李玟萱曾以《無家者》書寫萬華街友的女人生命故事,這回由珍珠家園婦女中心策劃、心作心態李玟萱採訪書寫茶室工作者、玟萱抹去萬華紅燈區的獵奇生命故事為《茶室女人心》。採訪過程中,將們李玟萱曾好奇茶室產業所有工作細節,為人無限「坐檯是專訪者李以小時計費嗎?半套、全套的茶室差別究竟是什麼?」起初,她曾想鉅細靡遺,女人卻逐漸發現這不是心作心態自己撰寫此書的目的。

《茶室女人心》不是玟萱抹去為了揭開茶室產業的神秘面紗,而是獵奇要呈現茶室工作者們的內心掙扎,描繪生命歷經苦難卻仍有期盼的將們婦女群像。「寫這本書,其實像一次寫作的自省,」李玟萱漸漸刪掉書中的赤裸細節,「當我抹去獵奇心態,才能將她們生而為人的存在無限放大。」

「和她們聊天,像從哆拉A夢口袋掏出放大燈與縮小燈。」

DSC04584-1536x1024
示意圖,非文中提及人物。 Zoe Chen攝影,游擊文化提供。

在身為茶室工作者前,她們仍先是人。

她們有人曾懷抱歌星夢,卻在追夢途中遭受侵犯,人生被迫轉彎;有人從小被送養、家暴,青春葬送在掙扎求生裡;有人遇人不淑,有人終生不被孩子諒解。茶室工作者的生命故事,是遭逢現實凌遲,是長年來不見容於社會。但她們仍懷抱平凡夢想,譬如擔任幼稚園裡的煮飯阿姨。她們仍對人生帶著小小的盼望。

「和她們聊天,像從哆拉A夢口袋掏出放大燈與縮小燈。」李玟萱並非專業記者出身,謙稱自己的採訪不過是「去和她們聊天」,在過程中將她們放大,把自己縮小。

不同於《無家者》眾男性受訪者「好漢喜提當年勇」、熱切想告誡後輩不要步上自己後塵的侃侃而談,起初,要讓茶室婦女們願意說出故事是困難的。「珍珠家園的婦女彼此間甚至也不太談個人經歷,最多就是聊『今天吃什麼?』『有哪些地方好玩?』」李玟萱曾對此訝異,但後來知道了,這是她們對彼此的體貼。

許多茶室工作者成長於重男輕女的年代和家庭,從小被剝奪讀書權利,不識字,沒有話語權,更不知道要怎麼替自己發聲。人生苦難讓她們覺得「見笑」,感到難以啟齒,而長期不見容於社會,她們如何能鼓起勇氣、說出自己的故事呢?茶室工作者們彼此間心照不宣的默契,是沒說的就別多問,千瘡百孔不堪回首,揭開瘡疤又有何意義?

李玟萱曾聽聞珍珠家園找來心理諮商師與婦女個別面談,幾乎讓她們緊張得手足無措,直到其中一位有諮商經驗的婦女形容「就像警察問話啦!」——旁人聽來如坐針氈,對茶室工作者們卻稀鬆平常的場面,才讓她們稍稍卸下心防。

然而,茶室工作者們對李玟萱抱有防禦心,還有另一層原因。「她們眼中坐在對面的我,像站在對立面,是和她們不同世界的人。」年輕女性、從事被社會認可的職業,是茶室婦女們夢寐以求卻遙不可及的平凡身份。

但在每位受訪者動輒三小時的閒聊中,李玟萱與受訪者交換彼此故事,「對方經常訝異我知道她們用藥的品項。」因家人生病,李玟萱對部分藥品略為熟悉,共同話題讓雙方慢慢拉近距離,也讓李玟萱走進茶室工作者生命裡的滿佈荊棘。

20230131_174816
Zoe Chen攝影,游擊文化提供。

越深入理解每個人生命的苦難掙扎,李玟萱越覺得自己不再能用過往規矩的那把尺度量、想像他人,所有我們認為的理所當然,奠基於家庭、教育背景與一切經歷,「有些時候,有些處境下,有些人真的沒有那麼多選擇。」茶室工作者的思考模式經常異於常人——她們即便受盡苦難也願意互助,分明是去討債,卻出於同情,錢沒討回反而自掏腰包幫助對方,輕輕一句「她也過得很辛苦啊」便一筆勾銷。她們嚐盡現實裡所有不公平,卻願意寬容待人,總是輕易原諒他人。

書寫《茶室女人心》時,李玟萱透過篇章安排與人物刻畫,著力強調每位婦女生命的獨特性,「卸下茶室工作,把每位婦女放回日常生活,她們都是某個人的阿嬤、母親、女兒,」她們的存在無法、也不該被概括表述。

不倒翁無價,點燃蠟燭後留下的是光亮

《茶室女人心》記錄群茶室工作者的生命經驗,更讓她們第一次知曉身邊圍繞著的故事,不免真情流露。

李玟萱透露,一位婦女每回談及過往總是泛淚,卻在閱讀他人故事後,發現自己竟算比下有餘,樂觀地說「現在我看自己的故事不會哭了耶!」另一位茶室工作者讀完《茶室女人心》後,隱約認為某位故事主角是一向與自己不對盤的人,憋不住真性情地說,「吼,那個白癡,我不知道她這麼慘,我以後不會再罵她了啦!」

茶室婦女的生命曾經沉默,珍珠家園透過畫生命繪本、兩天一夜的工作坊等活動,讓婦女們練習講出自己的故事。也許晚了點,但仍希望這群出生於四五〇年代的茶室工作者,能找回自己的聲音與價值。工作坊尾聲,她們點燃蠟燭,融化的蠟油好比走過這些年的淚水,「但最終,她們留下的是光亮。」一位曾從事性工作的婦女,本想著人生至此還能如何,但在珍珠家園的協助下,她有了盼望,也找回尊嚴,「她曾說若再有人問她的價格,她會說自己是無價的。」

「她們就像不倒翁」,李玟萱憶及珍珠家園對這群婦女的形容,即便遭逢一切難以想像的打擊,她們的生命韌性卻更超乎常人。她們是認命的人嗎?不認命的選項或許從未出現,而茶室婦女們讓李玟萱見到認命卻永不放棄的人生。「她們像被扔進深不見底的泳池,腳踩不到底,載浮載沉,卻永遠努力拍打水面、保持呼吸,永遠不會放棄自己。」

對抗內心深層的孤單

李玟萱曾覺得珍珠家園單純長期陪伴茶室婦女,比起參與社運、登高一呼改變制度、呼籲性工作除罪化等行動,「好像有點軟趴趴的」,但隨著深入採訪茶室工作者,李玟萱逐漸理解,除了經濟條件、工作環境的外在改善,茶室工作者內在的孤單同樣需要被回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