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操控與反操控》:同性婚姻在許多國家引起激烈討論,「滑坡論證」更是頻繁出現

文:賈誠柯

滑坡論證

一則故事如果已經出現了最嚴重的操控操控轉折,那就是與反引起到尾聲了。

──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

滑坡論證指的同性討論是,透過以下說法說服他人:如果我們做出任何一點妥協讓步,婚姻滑坡就會打開「潘朵拉的許多現盒子」,造成災難性後果。國家更頻某個要求或建議遲早會導致「山坡滑動」,激烈因此要加以拒絕。論證

政治領域裡的繁出滑坡論證

近年來同性婚姻在許多國家引起激烈的討論。在這過程中,操控操控滑坡論證經常會出現。與反引起舉個例子來說,同性討論針對婚姻概念擴展到同性伴侶身上,婚姻滑坡一位前薩蘭邦的許多現首長就這樣大聲斥責:

如果接受這個定義,那就不排除會有其他要求出現:比如說像近親或兩人以上的國家更頻婚姻。我們真的想要這樣嗎?

先是同性婚姻,再來就是亂倫合法化、多重配偶制合法化......誰會想要這樣呢?但還不只這樣。保守派、很受共和黨員喜愛、2017年四月因被指控對女性性騷擾,而遭電視台開除的訪談節目主持人比爾.歐萊利(Bill O’Relly)就延伸這個論點,在一次廣播訪談中說:

我的看法是,這個行動長期進行下去會想要連婚姻都廢了。他們不想要婚姻,因為婚姻不夠多元......然後你就可以跟18個人結婚,你可以跟一隻鴨子結婚!為什麼不可以?如果你愛上一隻鴨子,那誰能告訴你不可以?

滑坡論證的核心就是危言聳聽。後果越嚴重,震懾的效果就越強,對方也就越有可能認同你,絕對不會跨出第一步。

在滑坡論證中提出的連環後果是否正確,通常很難驗證。而滑坡論證是否能成功說服對方,得看他的判斷力。因此,那些預言永遠都是不精確的,並未經過舉證。因為重點在可能性。需要評價的事件太過複雜,通常不太可能做出合乎邏輯且有效的推論。

日常生活中的滑坡論證

現在你知道了這個原理,以及它成功的可能性,當然就該學學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而這當然非常簡單。首先你要先定義你反對什麼,接著一步一步把這個想法往荒謬的方向鋪陳。假設你主管囑咐你去學習臉書廣告的操作,而你完全沒興趣,那麼這個滑坡論證就能立刻幫上忙:

如果我們現在投資臉書廣告,那當然就也要投資Google廣告和YouTube廣告。這樣就很貴了。然後我們的競爭對手看到我們用社群媒體打廣告──他們會立刻跟進,而且可能買廣告的錢花得還比我們多,那我們的廣告就完全沒效果了。更糟的是:那些流失的錢,本來可以用在別在的地方。

你可以更進一步,建議把錢投資在哪裡更好,這樣你的論證會更有效果。如此一來,他的注意力就完全從原本的主題上轉移了。

顯著言論

健全的理智不是很普遍。

──伏爾泰

這項召喚虛假理性的技巧,同樣自古希臘羅馬時期開始就廣為人知。訴諸判斷論證會需要人類健全的理智與自身的判斷力。某件事情會被講述得非常理所當然,不需要再詳細說明理由。特定的副詞(或形容詞)會產生強化作用,比如說:

  • 「毫無疑問地,穆勒先生的建議比邁爾先生的還要好。」
  • 「很明顯地,我們可以把X公司的數字當作我們演算的基礎。」
  • 「鄰居的說詞當然是正確的。」

如果還能讓對方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能理智思考的人會質疑剛才的陳述」,那麼效果又會更強。一樣有幾個例子:

  • 「每個小孩都知道,...」
  • 「這會讓每個理智的人明白...」
  • 「仔細思考過後,你就會知道...」

由於人都不喜歡被歸類為「不理智」,所以後面這些話才那麼有效。然而就算沒有後面這些「可能敗壞名譽」的說詞──例如在前面三句話的例子中──大多數人還是會因為「不想被歸類為不理智」而很少仔細去思考聽到的說法。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想說服某人去做某件事,這項工具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很適合。

訴諸情感

世上有一半錯誤產生的原因是,我們在應該思考的地方感受,在應該感受的地方思考。

──約翰.喬爾頓.科林斯(John Churton Collins)

訴諸情感,或者Argumentum ad passiones,是一種修辭方法,透過訴諸聽者的情感,說服他某些事情,而不是客觀地去證明你的論點。相較於接受理性理由的引導,很多人比較喜歡相信直覺。想要影響這些人,訴諸情感就會是一個成功機率很高的方法。

亞里斯多德認為有三大說服法:論證、講者性格、引發聽者情緒。我想補充一下,亞里斯多德把講者性格和引起情緒稱作「附加物」,並把論證視為修辭學的重點核心。(修辭學,第一冊,第一章)

情感本身非常多樣,訴諸情感的方法也各式各樣。我們可以訴諸恐懼(ad Metum)、訴諸嫉妒(ad invidiam)、訴諸優越(ad superbiam)、訴諸厭惡(ad odium)、訴諸中庸(ad temperantiam)、訴諸憤怒(ad iram)、訴諸權威(ad Verecundiam)──但當然也可以訴諸一些正面的情感,比如說像愛情、友誼、感謝之類的。其中的一些已經我已經在本書開頭提過了。

然而問題是,在具體情況裡,應該要訴諸哪一種情感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依對方性格來判斷。我們假設──根據希波克拉底(Hippokrates von Kos)──人分種四種類型:易怒的人、憂鬱的人、冷靜(缺乏熱情)的人以及樂天(爽朗活潑)的人。每種類型分別要訴諸不同的情感:

  1. 易怒的人一般來說很容易被激怒、情緒不穩定、容易暴怒。如果激起他的憤怒或厭惡,他很快就會失去理智,容易出差錯。同時很明顯的,一個人如果生氣,你就是找到了他的弱點。當你知道他的阿基里斯腱在哪,他就難逃了。
  2. 憂鬱的人一般情緒悲傷、心情沉重,而且極度敏感。但因為他也很忠誠、正派、有正義感,訴諸同情和「插足入門」技巧的效果特別好。
  3. 冷靜的人一般不活潑、安靜、害羞。他們同時也很友善,常扮演中間人的角色,所以特別容易做出妥協。而又因為他們充滿憂慮、遲疑不決,也很容易受到訴諸恐懼技巧的影響。
  4. 樂天的人一般很活潑、開朗、樂觀、外向和健談。正面的性情使他們容易受到正面情感的召喚,正面情感跟他們的性格最有共鳴,尤其是訴諸友誼、訴諸優越和樂觀陷阱在他們身上非常容易成功。

當然上述這四組只是理想形式,很少人單純屬於某一個類型,每個人都混合了不同成分,成為自己獨特的性格。操縱技巧好的人,同時也很會「看人」,能在短時間內判斷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找出他主要的性格類性,然後訴諸相對應的適當情感。

關於性格的描述,除了希波克拉底的四種類型以外,當然還有其他模組。近十年尤其像法蘭克.雪倫(Frank M. Scheelen)的四大顏色模組以及五大性格特質模組特別受歡迎,其中五大性格特質為現代性向測驗的基礎。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操控與反操控:德國法律人都在使用的日常修辭邏輯與謬誤偵知法》,遠流出版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作者:賈誠柯
譯者:廖芳婕

果人讓自己成為一條蟲, 就不要抱怨別人老是踩在他身上。 ────康德

沒錯,當好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天在職場及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拼了命在算計、情緒勒索、要你付出免費勞力。你辛苦之後,卻只看到他們轉身露出得意的笑容。這樣的你,很心酸吧?

是時候了。本書幫助你重新建立公正的語言環境,把我們日常最需要、最頻繁使用的議論、修辭邏輯及謬誤辨識方法,做了有系統的整理,讓人一目了然,方便運用。

作者受過嚴格的法律與邏輯訓練,獲有德國「完全法律人」資格,是歐陸的權威修辭教練。書中案例都是長年累積的科學實驗成果與智慧,讓你可以自保並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

本書結構清晰易懂,有許多名言金句可以輕鬆引用(增加你的權威感),以及許多足以震懾人(但對你卻非常簡單)的拉丁文專業詞彙,更以容易理解的五大結構,建立起專屬你的「議論學(argumentation)」知識

YLR245操控與反操控-立體書Photo Credit: 遠流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