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台胞在武汉的振兴故事
新华社武汉10月20日电 题:“回乡”台胞在武汉的回乡振兴故事 新华社记者龚联康、万芃琦 秋日阳光倾泻在山前坡地上,台胞规整的武汉田块里小白菜、胡萝卜等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兴故这里是回乡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的“一心回乡”生态农场,一家由返乡台胞开办的台胞农场。 “取名回乡既寓意回到故乡,武汉也是兴故希望人们在此找到心灵寄托,回归本真。回乡”关于农场名称的台胞由来,农场负责人蔡三益开门见山。武汉 20世纪90年代,兴故台胞李旭清创建“一心回乡”团队,回乡吸引蔡三益等诸多台湾合作伙伴加入,台胞共同致力于生态农耕,武汉探索与自然共存的有机农业模式。2018年,20多位成员带着替父辈寻根的心愿来到大陆,回到了大别山脚下的武汉黄陂。 “做好农业很难,需要耐心和恒心。”蔡三益从事农业种植多年,皮肤因风吹日晒而黝黑,工作激情却毫不减退。 “这种洛神花原产自低纬度地区,团队曾在台湾苗栗的农场种植,但由于气候湿热,在不打农药的情况下,易遭虫害。”指着农场内几片茂盛的洛神花,他饶有兴致地科普起这种本地少见的作物。 “武汉气候相对干燥,虫害也较少,我们得以成功引种了洛神花。”蔡三益说,眼前的植株已经是第三季,农场套种200多亩洛神花,每年收获后不仅被制成干品销售,还用来加工特色茶饮,在市面上很受欢迎。 无论是改换水土后“如鱼得水”的洛神花,还是其他本地常见的谷物果蔬,在“一心回乡”生态农场,有机农业无处不在:香葱与包菜间作种植防病,土豆周围种上柠檬香茅草驱虫,倒伏的树木枝干被锯成圆木当装饰,作物秸秆、菜叶则用来堆肥…… “一心回乡”团队创始人李旭清告诉记者,当前农场流转村湾休耕土地2000多亩,探索出集农业种植、食品加工、健康餐饮、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模式,同时为周边提供就业机会,多名有志于生态农业的年轻人常驻农场,高峰期还有50多位村民在此帮工。 临近中午,在农场另一头的会议室里,10多名祖籍黄陂的老中青台胞代表围桌而坐,热络地唠起家常。“这几年黄陂的乡村变化非常大,真的希望有更多台湾青年回来走走看看,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台北黄陂同乡会现任理事长陈达康说。 据介绍,武汉黄陂是湖北“第一台乡”,与发展有机农业带动乡亲增收的“一心回乡”团队一样,须发花白的陈达康和台北黄陂同乡会一道,多年来一直默默为家乡作贡献。这次回黄陂,陈达康一行专程赶到黄陂一中,为孩子们送去了新一年的奖助学金。 这笔由台北黄陂同乡会设立的奖助学金始于1994年,至今已累计发放300余万元,30年来从未间断,期间先后有2500多名学子获得资助。 陈达康说,同乡会通过捐资助学振兴家乡,让更多年轻人读书成才;而台胞企业在此创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都是为了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水中氟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提升水质检测准确性
- 武汉驾校将按一口价收费 不得加收额外费用
- 泉州天气预报:本周最低15°C 秋冬交锋时节注意保暖
- 黑龙江:“凝聚你我力量让消费更温暖”公益直播系列活动开启
- 广西东兰全力保障“蚂拐节”食品安全
- 组建工作专班加快推广使用“安康码”
- 年纪轻轻身体扛“造”?受访青年直言这种错误观念最普遍
- 汽车三分修七分养 冬季注重轮胎车灯
- 河北三河市燕郊镇爆燃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燃气管道泄漏丨滚动
- 8問二代健保(2)我要怎麼做,才可以合法節省補充保費?|天下雜誌
- 澶灏嗛噰鍙栧绉嶆帾鏂戒績璐锋鍒╃巼鏄庢樉涓嬭
- 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9.5 焦点热议
- 定远用好“网红力量”促进乡村振兴_
- 汉阴县启动首届“好校长、好班主任、好老师、好家长、好学生”评选活动
- 从喷气客机到可燃冰 这些中国技术正在领跑全球—新闻—科学网
- A醇抗老、抗痘還能縮毛孔!皮膚科醫公認有用 「使用3要領」防臉爛
- 琅琊“法律援助+司法所”模式增强基层法援力量_
-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
- “洞头之恋”旅游风光摄影展在温举行
- 护航“五一”!陕西西安全力保障特种设备运行安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