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盐碱地开出“花”,作物主效耐碱基因密码被解开
白茫茫的花盐碱地上开出金灿灿的“花”。在我国新疆、让盐山东、碱地基因江苏等地,开出开每逢金秋,作物主效盐碱地里的耐碱高粱能长到一人多高,金黄的密码籽粒垂着头。为何高粱能如此耐盐耐碱?我国科研团队对高粱基因展开解析,被解首次揭示了作物耐碱的花分子机制。在4月25日举行的让盐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重大成果发布环节上,“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被列为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碱地基因 我国盐碱地面积高达1亿公顷,开出开占世界盐碱地总面积的作物主效近十分之一,全球气候的耐碱变化、淡水的密码缺乏及化肥的大量使用,又让可耕土地盐渍化速度加快。俗话说,“盐碱地白花花,一年种一茬,小苗活不了,秋后不收啥”,很多重度盐碱地表面都盖着一层“白被子”,像是刚下过一场大雪,土壤表层盐类、碱类富集,上面几乎寸草不生。 “这其实很好理解,就像卤水点豆腐,蛋白质遇到含盐的卤水会迅速变性,失去活力,植物细胞也会因此死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旗打了个比方。而高粱拥有耐盐碱的“超能力”,在酸碱度5.0至10.0的土壤中,它都能存活。 培育耐盐碱作物是利用盐碱地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谢旗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于菲菲团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欧阳亦聃团队联合10家科研单位合作,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在高粱中找到了主效耐碱基因AT1。将这个基因应用到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上,能显著提升它们在盐碱地的产量。 耐盐碱作物的种植,还能促进盐碱地的改良。谢旗表示,地面上生长的植物越多,浮在土地表面的盐碱物质就会更多地被“压”回地下,让土地实现更长久的利用。在普通作物难以生存的边际土地、贫瘠土地上,经过AT1基因改良的水稻、高粱、谷子都茁壮成长,产量和生物量均提升了20%至30%。据估算,如果这项研究成果得到广泛推广,每年可为全世界增产粮食约2.5亿吨。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云系逐渐消散 泉州雨过天放晴 昼夜温差超10℃
- 去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 驾驶人达5.23亿人
- 70.7%受访者期待严惩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等行为
- 各地年味渐浓升腾起温暖“烟火气” 年货市场“红红火火”涌动活力
- 干青豆复合生物保鲜剂保鲜效果研究(一)
- 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 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5万余所
- 培育人力资源服务新增长点
- 整花活,狂摇人,这届文旅局都“疯”了?
-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一)
- 节日市场供应总量充足 购销两旺
- 国家标准委、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 “尔滨”引发南北文旅拉歌:掏出“家底”请你来
- 黑龙江黑河:双语维权服务站消除游客后顾之忧
- 一组组数据看活力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干劲十足
- 油价2024年首次下调 家用轿车加满一箱油少花约2元
- 冬季游“点燃”旅游热情 冰雪经济带动就业消费两旺
- 父亲带自闭症儿子卖玩具视频火了 对话当事人
- 组团邀请“城里人”去农村“打工” 乡村日渐成为更多年轻人创业热土
- 铁路新年调图,“图”的是啥?如何助力春运?
- 中国新增50家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