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香港造字匠2》地鐵40年前的導視系統設計:「一個簡單的指示牌設計,已是大學問」

文:郭斯恆

1.3 地鐵導視系統設計

在一九七七至一九八○年間,香港系統Sammy(柯熾堅)轉到地下鐵路公司(Mass Transit Railway)(現已跟九廣鐵路公司合併為「港鐵」)工作,造字指示主要負責地鐵的匠地計已「導視系統設計」(Wayfinding System Design),包括整個系統的鐵年站名、標誌、導視單的大學符號和指示牌等等,設計這些工作需要考慮到不同設計的個簡細節,例如字體應用、牌設顏色、香港系統空間運用和行為認知等等,造字指示而這些也是匠地計已地鐵導視系統中重要的元素。

此外,鐵年地鐵的導視單的大學設計部門還需要在特殊節日,例如中秋節和端午節等設計相應的設計海報或通告,以便控制人流。個簡

「設計部門是建築部門的分支,專門做站名和地鐵裡的所有平面設計,地鐵整個系統的設計都由我們負責,其實部門只有四個人,一個主管,一個副主管,以及兩個設計師。我後來才知道能進入這個部門實在不容易,原來這個部門的崗位有幾百人申請,我就是被選中的其中之一。我記得入職時,地鐵還未通車,但已經做了很多準備工夫。地鐵於一九七九年正式通車。」

Sammy記得當時的辦公室在添馬艦旁邊的和記大廈(Hutchison House)(大廈已拆卸並重建為長江集團中心二期),「當時的辦公室佔用了幾層,工作環境很像design house,這跟廣告公司的工作環境有很大分別。我最初幾個月真的很不習慣,在地鐵公司工作節奏比較慢,沒有太大壓力,他們是按照英國的工作模式,早上八點半開始工作,下午四點四十五分下班,這樣的工作節奏讓我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有更多時間學習中國畫,並從中了解中國傳統的美學。」

127Photo Credit: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地鐵導視系統設計部門只有四個人,一個主管,一個副主管,以及兩個設計師。Ross Evans(左)是當時的主管,其後加盟Hong Kong Fontwords成為字體設計主管。

Sammy提到,地鐵公司是第一個引進導視系統設計的香港機構,在過程中他學習了很多關於指示牌設計(Signage Design)的知識和技巧,他跟其他設計師做了很多地鐵站模型設計,並且學會看施工繪圖,例如立面圖(Elevation Drawings)和剖視圖(Sectional Drawings),這讓Sammy能更好地理解和設計導視指示牌。指示牌有很多種類,例如指示方向的、標示位置的;另外,有不同的放置方式,例如壁掛式(Wall Mounted)和懸掛式(Suspended Style),可根據位置和距離來決定。

「在四十年前的香港,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導視系統設計,我也是邊做邊學,我會拿著圖則跟隨建築師到每個站作實地考察,因為每個站的位置和設計並不相同,就算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塊指示牌,設計師在背後都花了很多心思和努力。我記得當時做了很多一比一的指示牌模型來作測試,包括指示出閘、入閘和路徑的指示牌,又會考慮指示牌和乘客的距離,以確保乘客能看清楚。在測試時,地鐵尚未通車,很多站仍在裝修中,上蓋仍然是地盤,而下面正不斷試車。至於站名的中、英文字體,是由我和另一位同事負責處理,當時的英文字體選擇比較多,有很多經典的英文字體可以用作參考和測試,例如Helvetica、Frutiger、Times New Roman等等。回想起來,單是一個簡單的指示牌設計,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學問。」

(下圖說明:Sammy的導視系統設計工作,主要負責透過施工繪圖例如立面圖和剖視圖來設計整個系統的地鐵站模型、地鐵站名、標誌、符號和指示牌設計。)

128a
Photo Credit: Sammy提供
128b
Photo Credit: Sammy提供
129a
Photo Credit: Sammy提供
129b
Photo Credit: Sammy提供

1.4 參考歐美地鐵

香港地鐵系統的設計及其獨特的風格,背後參考了不少西方地鐵系統,整個系統設計的過程和決策,都是由當時的地鐵首位總建築師——意大利裔的羅蘭.包樂第(Roland Romano Paoletti)帶領執行,他與他的建築師團隊對香港地鐵系統的設計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這主要體現在將不同文化元素和本土特色融合到設計中,並創造出獨具香港特色的地鐵系統。

「早期的地鐵導視系統設計和站內設計都由他掌管,我記得每個設計都會先參考英國的地鐵系統,這是因為香港當時是受英國殖民管治;另外,英國地鐵系統的設計有悠久歷史,地鐵使用的字體也被廣泛地應用在其他交通網絡中,系統發展已十分成熟。除了參考英國倫敦和美國紐約的鐵路網絡外,我記得團隊也參考過一些歐洲國家的鐵路網絡設計,例如匈牙利,所以你看香港的地鐵系統並不是完全跟足英國,如果看整個布局及用色,我覺得已經有少許擺脫了某些很英式或很美式的風格,是一個集大成的設計,例如彩虹站,用上彩虹顏色;鑽石山站,建築師會利用視覺元素,在漆黑中加添幾點銀色。總括而言,每個站都各有特色,且處處都有香港的特色。」

130a圖片由出版社提供
130b圖片由出版社提供

相關文章:

  • 《香港造字匠2》:三個「刀」字的「茘」枝角地鐵站?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香港造字匠2——香港字體設計師》,三聯書店出版

作者:郭斯恆

郭斯恆的上一本著作《香港造字匠》(2020)是探索城市與字型美學的關係。透過七位香港造字匠的匠人精神來建構鮮為人知的城市故事,他們以不同的文字書寫的表達方式,為城市空間添加了一層獨特的文化符號。

延續上一本探索城市與字型的關係,《香港造字匠2》把焦點轉移至近年冒起的八位香港字體設計師,希望透過他們的一段段成長經歷、對字體美學的追求和造字的經驗,嘗試勾勒出香港字體設計的藍圖。

字體設計必須講求美學與功能兩者兼顧,但現實卻往往事與願違。設計師如何取得平衡?有什麼值得關注?在近年興起的眾籌集資計劃下,投身字體設計工作的情況怎樣?另外,香港是否有足夠的土壤培育新一代字體設計師?以上種種問題可從他們的回應中找到答案,從中可反映出不同年代的字體設計師所關注的要點和困難,以至社會的變遷和未來的發展規劃。

typedesigner_3d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