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隐私,理性对待“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杯酱香拿铁“承包”了昨天的微信朋友圈。许久没露面的对待朋友们也开始晒图评论,调侃茅台与咖啡的最熟奇妙组合——这引来更多人感慨:朋友圈好像回来了。 这两天,陌生“为什么好多人都消失在朋友圈了”成为社交平台上的保护隐私热聊话题,还曾冲上热搜榜首。理性“你发朋友圈的对待频率有多高”“发朋友圈会设置分组吗”等衍生话题不断发酵。网友有网友的最熟聚焦点,学者则关注到了另一面,陌生采访中有专家认为:由于微信朋友圈属性不断演变,保护隐私更多社交平台的理性兴起也给朋友圈带来了竞争与挑战,人们应更理性接受、对待对待这样的最熟变化,“分享的陌生同时,更要注意隐私保护,把握好如何对待‘最熟悉的陌生人’。” 朋友圈里不再住着“朋友” 关于朋友圈的讨论常会伴着热点事件而兴起:近期,一位妈妈在朋友圈分享了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点赞者寥寥,更多的是“冷嘲热讽”,甚至有朋友觉得这是在炫耀,对其他小孩不公平…… “为什么连点赞都要变得小心翼翼?”网友们的拷问引出如今朋友圈的尴尬:带有社交属性的“半生不熟”社交工具。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曾燕波剖析,一开始微信的出现是为了联系老友,也成为朋友间的一种纽带,而后,大家开始在朋友圈分享日常生活及感悟,也往往能获得“老朋友”的关注。 “但现在,微信作为在线即刻通信工具的一种,其工作属性越来越强,因业缘关系等加上的好友不少,导致每个人的微信朋友特别多,而加上之后很少联系甚至从不联系的大有人在。”曾燕波说,每次外出讲课就会收获一堆好友,其中大部分人后续的对话框都没有更新,成为朋友圈“最熟悉的陌生人”。 朋友圈终究是个“圈”。有网友认为,当领导、同事、同行都成为微信好友,朋友圈反而成了一种立人设的“秀场”。比如,有人经常发布早出晚归的内容营造“辛勤工作”的人设;为了彰显与众不同,分享茶艺插花的“高品质”人设……因此朋友圈不再具有“自主选择权”,也由此诞生了诸多“点赞顾虑”“评论顾虑”。 与其盯着手机,不如享受当下 有数据显示:每天有40%的人没打开微信朋友圈,90%的人只看不发。 曾在腾讯工作、长期关注社交媒体发展的专家张孝荣认为,“不发朋友圈”这一话题时有讨论,其背后就是因为朋友圈内容变得无聊了。随着抖音、今日头条等社交平台的兴起,不少人也愿意在这些平台上做各类分享。 朋友圈已不再具有“隐私性”,有网友抱怨这样的窘境:“要么流量不够,要么隐私不足。”所以,这给在朋友圈分享带来了考验与挑战,有时也会存有安全隐患。比如,出门旅游晒出飞机票——你的航班号、身份信息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掌握。 曾燕波提示,越来越多诈骗术潜入朋友圈,尤其是青少年很难辨别真假,更不用说“盗号”等情况出现。“分享,容易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最熟悉的陌生人’变多了,与其天天盯着手机刷圈,不如享受当下生活。”一位网友这样说道。 ■记者 占 悦保护隐私,保护隐私理性对待“最熟悉的理性陌生人”
编辑:汤晓雪 来源:文汇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9-05 09:44:50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工艺研究(二)
- 《聽說勇者才有資格吃孔雀?》:在古希臘,雞雞小才是美男子的象徵!
- 新北老婦殺夫案國民法官參審第2日現場:雙方家人出庭作證談夫妻關係,被告向小叔鞠躬道歉
- 全國首件國民法官參審案判決出爐,素人國民法官受訪稱「很棒的體驗」,了解法官非常辛苦
- 杭州:“你点我检”端口前移至生产领域
- 《我們是永遠的好朋友?》:女性友誼的結束可能真的會改變你心臟的形狀,甚至導致死亡
- 空手道亞錦賽:團體賽台灣女子隊勝日本摘銅,辜翠萍擊敗哈薩克對手首奪金
- 《線上愛情學》:落入朋友圈 VS. 人間蒸發——哪個比較慘?
- 艾伦夺得“利雅得季”斯诺克锦标赛冠军
- 【小說】蔡崇達《命運》選摘:人要死的時候,第一個登門拜訪的,是記憶
- 【小說】《寧靜海的旅人》選摘:當時人一聽到有機會移民月球都蠢蠢欲動,那個年代的地球已擁擠不堪
- 推特換上新商標X,招牌藍鳥Logo「Larry the Bird」致敬NBA傳奇球星
- 张铺镇组织机具助农抗旱促丰收_
- 颱風杜蘇芮最快21日生成,吳德榮:侵台機率有提高趨勢
- 柬埔寨執政黨在無對手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發言人:「表明人們希望國家和平與發展的意願」
- 「股東行動主義」風潮吹向亞洲,台股明年70家企業董監事改選有股權爭議風險
- 做好惠农补贴发放助力“三农”发展_
- 美國知名歌手泰勒絲再寫紀錄,生涯12張專輯拿下告示牌冠軍成唯一女歌手
- 以色列國會通過極具爭議性司法改革計畫,削弱最高法院權力,數萬名群眾上街激烈抗議
- 小馬聯盟青少棒爭議:台灣擊敗日本卻遭撤銷冠軍,被點名的球棒哪裡出問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