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絲路上的帝國》引言:若不把中央歐亞各民族之間的關係包括在內,就無法理解歐亞史

文:白桂思(Christopher I. Beckwith)

引言

中央歐亞【註1】的絲路上的史範圍十分廣闊,主要是帝國的關位於歐洲、中東、引言央歐亞各南亞、把中東亞之間,民族【註2】再加上亞北極區和寒帶針葉林區的係包內陸地區。它是括內歐亞大陸的六個主要構成區域之一。

由於地理邊界會隨著人類文化和政治的無法變化而變化,中央歐亞所包含的理解區域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從上古時期(High Antiquity)一直到凱撒(Julius Caesar)及其繼任者展開的歐亞羅馬征服,再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早期的絲路上的史結束,中央歐亞在一般情況下包括了地中海以北的帝國的關大部分歐洲區域。因此,引言央歐亞各從文化上來看,把中中央歐亞是民族個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橫向長條形地帶,它處在南部較溫暖的周邊地區和北部的北極地區之間。

在中世紀早期(事實上,這時的中央歐亞到達了其最高峰,並發展到了其最大範圍)以後,它的大致範圍並不包括以下區域:多瑙河以西的歐洲;近東或中東(黎凡特〔Levant〕、美索不達米亞、安納托力亞、伊朗西部和南部、高加索地區);南亞和東南亞;東亞(日本、朝鮮半島和中國中原);北極和亞北極區的歐亞北部。

當然,這些地區之間並沒有固定的邊界——所有的地區都會逐漸變化,而這些變化不易察覺——但每個中央歐亞以外地區的中心點都是差別明顯,而且十分清楚地不屬於中央歐亞的。隨著中世紀時西部草原上的斯拉夫人的歐洲化,【註3】以及中國人在十九和二十世紀定居滿洲和內蒙古,傳統的中央歐亞區域進一步地萎縮了。

因此,在中世紀早期以後,可被稱為「傳統的中央歐亞」的地方大致包括了以下邊界之間的溫帶地區:多瑙河下游地區以東、鴨綠江地區以西、北極圈針葉林地區以南【註4】、喜馬拉雅山脈以北。它包括西部草原(Western Steppe,東歐草原)和北高加索草原(North Caucasus Steppe,今日烏克蘭和俄羅斯南方);中部草原(Central Steppe)和中亞西部,該地區也稱為西突厥斯坦(今日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中亞南部(今日阿富汗和伊朗東北部);準噶爾和中亞東部或塔里木盆地,該地區也稱為東突厥斯坦(今日新疆);西藏;東部草原(Eastern Steppe,今日蒙古和內蒙);滿洲。在這些地區中,西部草原大部、內蒙古和滿洲大部分地區在文化上已經不屬於中央歐亞了。

對於世界文明的形成,中央歐亞民族做出了根本、關鍵的貢獻,以致於若不把中央歐亞各民族和周邊民族的關係包括在內的話,就無法理解歐亞史。因此,一部中央歐亞史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涉及歐亞的大型周邊文明——歐洲、中東、南亞和東亞——它們都曾深深捲入中央歐亞的歷史。

傳統上的中央歐亞和古代大陸的內部經濟和國際貿易體系是同源的,它被誤導地概念化並貼上「絲路」的標籤。人們常常把它和沿海地區的海上貿易網絡區分開來,後者自從史前時代就在某種意義上存在,並在整個古代和中世紀裡穩步地變得益發重要,但是在貿易體系的起源上,兩者之間並沒有這樣的區分。陸路和海路貿易的路線都必須視為一體的國際貿易體系的組成部分。這個體系的中心,毫無疑問且壓倒性地是以歐亞大陸經濟(及其地方經濟)為基礎的歐亞大型政治實體,所有這些實體的重心都不在海上,而是在中央歐亞上。

作為一種具有重大意義的單獨存在之經濟,沿海體系(Littoral System)是在西歐人於公海建立了歐洲與南亞、東南亞、東亞之間的定期貿易後才發展出來的,這部分的內容將會在本書第十章討論;只有在絲路不復存在之後,沿海體系才完全獨立出來。

中央歐亞的文化地理區域必須和中央歐亞民族和語言區分開來,這些概念都有其不同的定義。雖然本書的主題是中央歐亞的歷史,但它實際上是關於中央歐亞的民族。因此,本書的內容也包括那些離開故土,帶著他們的中央歐亞語言和中央歐亞文化綜合體(請見〈序曲〉),前往其他地方的中央歐亞人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說,作為一個整體的歐亞史從最開始時直到今天,都可以看作是一個中央歐亞人和中央歐亞文化不斷進入周邊地區,以及周邊地區的民族和文化進入中央歐亞的歷史。

在糾正早期對中央歐亞和中央歐亞人的一些錯誤理解上,現代學者做出了很多工作,他們貢獻了許多針對這個地區和各民族的資料。遺憾的是,所做的糾正並未被大多數史學家採納,有很多基本觀點沒有被看到,更別提糾正了。尤其是,對於中央歐亞人和他們在歐亞史中上扮演的角色的一般觀點上,甚至是在中央歐亞學家的研究中,都存在著大量沒有被認知到的文化曲解和偏見。有些曲解和偏見是近來的,但其他的則是源自文藝復興時期,還有一些——尤其是關於蠻族的觀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以下只是對於一些主要觀點的簡要總結,我會在〈尾聲〉中詳談。

對於中央歐亞人,大多數現代史學家都默認大抵上負面的觀點,它們表述在周邊民族的歷史和其他書面史料中,但他們卻沒有認真考慮出現在同一個周邊文化史料中的正面觀點,更遑論中央歐亞人對於周邊民族的看法。雖然周邊民族的作品多少提供了我們關於許多中央歐亞人的現存唯一紀錄,而且直到中世紀開始許久以後,才出現用中央歐亞語言書寫的當地書面史料,但是完全不同於史學家的普遍認定,大多數周邊民族的作品並未對中央歐亞人抱持一面倒的態度。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