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直击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 鄱阳湖成草原

  养殖户损失超1500万元

  南矶乡的乡长陈红桥说,乡里的水田受灾1000多亩,旱地有几百亩,目前都无法耕种。而养殖户的损失更是惨重,初步估算超过1500万元。如果灾情继续,那损失将无法估量。“乡里的人主要靠养鱼捕鱼为生,粮食和蔬菜都是靠外面供给,现在外面吃菜都成了问题。”陈红桥表示,目前当地的水根本就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及养殖要求。

  “为了保护湿地,外面拒绝了来这里开工厂的企业。”陈红桥说,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这些年他们也在探索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发展,比如走生态旅游之路。在他看来,鄱阳湖的湿地景观,以及冬季候鸟越冬,都是很好的卖点。

  不过陈红桥一直没有找到愿意投资的开发商。原因除了交通不便,汛期出行只能靠船,架桥或者抬高路面的成本太高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害怕这里的血吸虫。今年的春旱和血吸虫风险的上升,显然更不利于他突破困境。

  没处下网,渔民只能外出打工

  南矶乡的居民平日以打鱼为生,但昨天在该乡采访时,却发现沿湖的岸边和湖草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渔船。“之前这个时候,我们这都是鱼腥味,现在只有山味和草味了。”老邱有点自嘲地说。

  “今年是干得太厉害了。”老邱说,他已经60岁,活了这么大年纪,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旱灾。“没有水了,也就没有鱼了。”老邱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吸了一口。在他面前是水深还不如平常小河的鄱阳湖,已没有可以下网的地方。

  村民老谢告诉记者,按照往年的情况,一年打鱼的收入怎么也会有7000元以上。而今年,因为干旱,鱼少,收入猛降。他有点担心自己年前借了几万元和别人投资养鱼,会打了水漂。

  万长柱是南矶乡的养鱼大户,去年花了100万承包了附近一万亩湖域养鱼。虽然之前几年都还有些赚头,但今年入春以来的这场干旱,却让他倾家荡产。“买了一百多万的鱼苗和螃蟹,本想养大后卖个好价钱,现在却因为这场旱灾,全都干死了。”万长柱说,还有一个多月捕鱼期就要开始,但到现在湖里还没有水,他虽然拼命用抽水机从几公里外的小河抽水灌往湖里,但抽了一个多月,抽的水还不够蒸发。“总共损失都有三百多万元,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万长柱说。

  “我们除了捕鱼外,没有别的技能,现在突然没事可干了,还真不知出路在哪里。”

  一筹莫展之下,一些渔民只能背井离乡到外出打工,来供家里的小孩读书和维持生计。万长柱说,他也想出去打工,但现在投资了这么多钱,他实在不甘心。“他只有等待,希望水能尽快涨起来,也好补回点损失。”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以渔业为主的鄱阳、余干两县,今年的渔业收入不到往年的1/5,很多渔民甚至无法捞回本钱。鄱阳湖周边100多个自然村,5万多渔民的收入锐减。

草丛中随处可见干死的小鱼 

  灾情影响 

  鱼类将减产生态受破坏

  江西水利部门认为,这段时间正是鄱阳湖区鱼类繁殖高峰期,湖区十几个鱼类产卵场干涸无水,严重影响鱼类繁殖,鄱阳湖区天然水产资源将大幅减少。

  到鄱阳湖调研了多天的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认为,鄱阳湖缺水不仅严重影响湖区农业、渔业生产和湖区居民的生活,对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也造成极大危害。戴年华介绍,浅水性的鄱阳湖的水位与水量,将影响水环境。鄱阳湖严重缺水,严重影响水环境,进而影响水生态。鄱阳湖的水生态变化,将影响湖泊和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低、枯水位时间持续并延长,鄱阳湖湿生植物如苔草等乘势向湖心推进、入侵,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空间大幅度缩减,沉水植物将遭遇灭顶之灾,进而影响依赖水草产卵、占湖区鱼产量40%-50%的鲤鱼鲫鱼等的繁殖和索饵;特产银鱼同样也因干旱,进入不了湖湾湖汊产卵繁殖。

  国际濒危物种白鹤越冬喜食的重要饵料马莱眼子菜和苦草,就不能萌发生长和繁殖,乃至干旱枯死;螺蚌是鱼类的重要饵料,是鄱阳湖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水质净化、污染降解发挥独特的生态功能。鄱阳湖干涸导致螺蚌大量死亡,从而影响食物链的上游物种,包括鱼类和水鸟,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江西33万人饮水困难

  据新华社电前几天的降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江西严重的农业旱情。但江西人口饮水情况仍不容乐观,还有33万人饮水困难。江西各地都加大了抗旱投入。截至目前,江西全省共投入抗旱人员近80万人。

  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介绍,5月21日至23日的降水使江西北部农业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根据25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江西全省作物受旱面积已由此前的600多万亩,减少到193万亩;水田缺水面积为114万亩。但因降水对江河湖库及地下水补给有限,江西仍有33万人饮水困难,高于之前统计的23.5万人。

昔日的大湖只剩小河沟 

鄱阳湖水域面积示意图

  未来趋势 鄱阳湖水位缓慢回升

  连日来,随着三峡水库补水效益的逐步显现,长江中下游水位出现全线回升。江西省水文局局长谭国良分析认为,鄱阳湖水位的提高得益于鄱阳湖五大河流来水增加、三峡水库加大泄流量等多方因素。

  江西省水文局监测数据显示,5月25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10.88米,比一个星期前上涨了1.38米。湖区容积达12.5亿立方米。

  5月21日至23日,江西省出现较强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雨量38.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赣东北,农业旱情得到一定缓解,部分江河水位小幅上涨。5月24日8时较21日8时,赣江、抚河、信江等河流分别上涨0.30米至1.06米。鄱阳湖及长江九江段涨幅为0.5-1米。但目前鄱阳湖水位仍严重偏低,入湖水流量大于出湖水流量,星子站水位比多年同期均值低4米多。

  另外,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加使得长江中下游水位回升,从而加大了鄱阳湖水外流的顶托作用,减缓了湖水外流的速度。 

  枯水控制十分迫切

  “鄱阳湖的水危机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2007年,鄱阳湖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干旱,当时我们就提出了要采取控水的措施。”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站常务副站长王小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鄱阳湖不断出现的干旱,表明实行鄱阳湖枯水控制,不仅对于鄱阳湖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对于解决春旱生产用水、环湖居民饮水也十分重要。

  戴年华说,要拯救鄱阳湖,江西还要采取生物、生态措施,大力提高鄱阳湖流域的森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多部门联动,加强流域管理,严厉打击河道无序采砂,加强五河源区保护与五河河岸带的生态保护,同时农业及渔政、水利等部门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加强长期定位生态观测,为拯救鄱阳湖提供科学技术支撑。科学调配水资源是鄱阳湖及流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对于减轻气候变化造成的鄱阳湖生态问题和湖区民生问题,日益重要。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