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2024年荔枝果园冬季管理技术培训班成功举行
近日,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联合南方农村报、理技广东荔枝产业联盟、训班茂名市水果产业发展中心、共话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产业创新成功2024年荔枝果园冬季管理技术培训会在茂名成功举办。
此次培训深入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及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全省热带水果农药残留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升级术培要求,通过提升荔枝果园冬季管理技术,技术季管举行为来年荔枝的年荔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活动吸引了广东荔枝产区生产企业、枝果合作社、种植户等140多名代表参加。
克服大小年和冻害
荔枝冬季管理尤为重要
荔枝的“大小年”现象是荔枝产业中一个显著而典型的问题,即荔枝树在连续高产几年后往往会迎来低产年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向旭指出,这一现象成因复杂,主要包括品种特性、恶劣天气、营养不良和管理失当等多方面因素。荔枝基因组的高度杂合性导致其在不同年份的生长和结果特性存在显著差异,而极端低温、干旱、暖冬、高温多湿等恶劣天气条件则对荔枝的成花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荔枝树在生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营养元素或管理不当,如控梢不当、疏花压花技术不到位等,也会导致产量波动。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向旭
为了有效克服荔枝“大小年”现象,向旭强调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其中,健壮母枝的培养尤为关键,高质量的秋梢是良好的结果母枝,果农应调控末次秋梢叶色褪绿变黄,以确保花芽生理分化完成。同时,保障良好的灌溉条件也是稳定成花的前提,果农需加强灌溉设施建设,确保荔枝树在关键生长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此外,针对极端低温天气,采用植物抗冻恢复液等防寒抗冻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通过提前给树冠喷洒恢复液,可以有效提高荔枝树的抗寒能力,减少冻害对产量的影响。这些综合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荔枝产业克服“大小年”现象,实现稳定高产。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思威
此外,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岗位专家、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思威聚焦荔枝的安全生产技术,详细讲解了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规范,为果农提供了科学用药用肥的指导,以降低农药残留,提升荔枝品质。
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董易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董易之针对荔枝花果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控进行了深入讲解,为种植户提供了应对病虫害的有效策略,确保荔枝树的健康生长。
推动荔枝高质量发展
无人机应用成亮点
在培训班的众多亮点中,无人机技术在荔枝产业中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张树飞详细介绍了无人机在荔枝病虫防控中的优势,通过合理规划航线、优化飞防作业参数等措施,无人机能够实现高效、均匀的农药喷洒,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同时,她还分享了无人机深圳实验站的研究成果,探索出了适用于无人机的最佳施药方案,确保在提升防治效果的同时,不对荔枝果实品质造成显著影响。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张树飞则展示了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在荔枝园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实现了农药的均匀喷洒,减少了用药浪费与残留风险。
张树飞的讲解引发了参会者的热烈讨论,许多果农表示对无人机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位来自湛江的荔枝种植大户表示:“以前我们主要依赖人工喷洒农药,不仅效率低,而且很难保证喷洒的均匀性。听了张老师的介绍,我觉得无人机技术非常适合我们果园,计划明年就引进这项技术。”
除了无人机技术外,培训班还涉及了荔枝产业的多个方面。向旭在展望2025年荔枝产业时指出,未来荔枝产业将朝着种植模式变革、机械化与智能化生产、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绿色生态果园建设等方向发展。他鼓励果农们紧跟时代步伐,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荔枝的产量和品质。
在培训班的最后环节,广东荔枝产业联盟还召开了理事会议及成员大会,就联盟换届工作方案、成员管理办法及2025年工作计划等事项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次2024年荔枝果园冬季管理技术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东荔枝产区的果农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荔枝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各项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推广,荔枝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钱普贵
通讯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凡超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最近发表
-
- 创新机制共筑坚强堡垒
- 深層牙齦疾病的潛在危險:從大腦到心臟,與阿茲海默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都有關聯
- 《自我的誕生》:在心中住下了一個愛的人之後,你對孤獨的承受力就會變得強很多
- 【展覽】《人造風景——城市就是裝置藝術》:解構與重建「觀看」與「建築」之間的關係
- 寒假将至,全国妇联等16部门部署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 【大人學】媽媽都說錢要花在刀口上,那傳說中的「刀口」在哪裡呢?
- 《神聖知識》:如果世界上的多數人再也不害怕死亡,文明會成為什麼模樣?
- 開羅地鐵首位女性駕駛上路:有乘客臉上寫著「女人駕駛列車並不安全」
- 甲醇标准品:为实验室提供可靠基准试剂
- 50年前台北市少棒隊衛冕世界冠軍,在外交風雨飄搖之際加強國人對未來的信心
- 随机阅读
-
- 我市7个省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42亿元
- 【專訪】謝哲青:把所有的「理所當然」歸零,充滿好奇,這才是記憶力的起點
- NASA「阿提米絲計劃」:火箭發射前夕發生故障,美國重返月球要再等等
- 上班沒信心、下班沒動力,「正向管理」三步驟助你有效克服負向成癮迴圈
- 如何加强应急物资等运输保障?交通运输部回应
- 歐盟暫停與俄「簽證便捷協議」:波海三國盼全面禁止俄遊客,德法憂助長普亭指控西方入侵論調
- 陳進、李梅樹、楊三郎、李澤藩⋯⋯我們闖入的不只是民宅,還有關於台灣美術的記憶
- 2022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賴成英、張照堂兩位大師級的藝術先鋒,承先啟後開創台灣影像新頁
- 安徽10条举措支持“玩”出新花样_
- 上班沒信心、下班沒動力,「正向管理」三步驟助你有效克服負向成癮迴圈
- 民進黨打張善政「抄襲門」效果有待驗證,背後仍是是朱立倫與鄭文燦的代理人戰爭
- 哈根達斯下架事件:什麼是環氧乙烷?有農藥殘留就是食安出問題嗎?
- 小语种本科生跨专业保研是“人才流失”? 专家:体现外语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成效
- 【關鍵眼中盯】吃播也能變公關危機,為什麼蔣萬安被包裝得越來越像連勝文?
- 要穩定拉長局數還是大心臟換投?外籍投教 vs. 本土投教,調度觀念大不同
- 人工智慧也可抓逃漏稅:法國稅務局用AI找出未申報的泳池,替國庫入帳1000萬歐元
- 河北逾8万名大学生参与2023年“百胜杯”知识竞赛
- 烏克蘭紀念獨立31週年,澤倫斯基感性演說:這個國家沒有哭喊,沒有逃跑或放棄
- AI圖像生成工具打造作品獲科羅拉多州博覽會數位藝術首獎,什麼是藝術引熱議
- 《妙趣痕聲》:什麼樣的人會喜歡在情緒低落的時候,選擇聆聽悲傷的音樂呢?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