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瑶药鹞鹰风的研究概况(一)

通过查阅瑶药鹞鹰风的瑶药鹞鹰研究相关文献,对鹞鹰风在资源分布、生药学鉴别、概况化学成分、瑶药鹞鹰研究药理作用、概况园林绿化及组培等方面进行检索并整理归纳。瑶药鹞鹰研究鹞鹰主要生于在海拔数10~2800m的概况向阳肥厚的土壤中,生药学鉴别主要采用常规方法,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绿原酸、皂苷类、瑶药鹞鹰研究糖类等,概况主要有利尿、解热、瑶药鹞鹰研究抗炎、概况抗氧化、瑶药鹞鹰研究催乳等药理作用。概况归纳总结鹞鹰风的瑶药鹞鹰研究研究概况可为鹞鹰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瑶药鹞鹰风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1) K.Koch干燥根和茎枝。概况通过文献检索的瑶药鹞鹰研究方法,以鹞鹰风、通脱木、通草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近代以来相关瑶药鹞鹰风的书籍及期刊文献,发现瑶药鹞鹰风茎髓为常用中药之一通草,文献报道通草混淆品较多,有梗通草(豆科植物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 L)、刺通草、棣棠花、水马桑等。通草具有通气下乳、清热利尿功效,临床多用于乳汁不下、淋病涩痛、湿热尿赤、水肿尿少等症。在中国瑶药学中记载,鹞鹰风为广西特色瑶族民间用药,瑶药之一,目前已有对其化学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及生药学研究报道,为更好开发及利用瑶药鹞鹰风,现将关于鹞鹰风相关的研究报道情况进行综述及讨论。

1 资源分布

《中国植物志》记载,鹞鹰风即通脱木生于海拔数10~2800m的向阳肥厚的土壤中或栽培于庭院中。主要分布在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广东、湖南、广西、台湾、陕西等地。杨碧仙等对贵州省五加科药用植物的分布和药用价值进行研究,发现该省五加科植物具有药用价值有16属43种13变种,中国特有种成份表现丰富,共27种,其中通脱木属在中国特有分布;通脱木在贵州主要分布在兴仁、安龙、望谟、罗甸等地。

2 生药学鉴别

《中华本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已有通草茎髓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描述,现主要对鹞鹰风其它方面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2.1 来源鉴定

“同名异物,异物同名”的现象一直系中药及民族药品种及来源的困惑,现代研究报道对鹞鹰风茎髓即中药通草来源的鉴定及考证较多,通草作为中药入药已有一定的历史,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将小通草作为通草来使用,或小通草、通草混用的现象。中药通草的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us (Hook.) K.Koch的干燥茎髓;而小通草的来源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japonica (Thunb) Dietr的干燥茎髓。

2.2 性状鉴定

目前对鹞鹰风的性状描述已有记载,鹞鹰风茎髓即通草和鹞鹰风的药材,从形状、表面及色泽、质地、断面、气味等进行鉴别。见表1。但有报道,通草作为常用中药混淆品居多,混淆品中有的茎髓空心、无空心或不明显,泡水后有粘手现象等。而鹞鹰风药用部位是根和茎,相对于茎髓更易区别。

表1

2.3 显微鉴定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鹞鹰风茎髓即中药通草,在药典中已有记载,其茎髓横切面描述中发现全部为椭圆形、类圆形或近多角形的薄壁细胞,外侧细胞较小,纹孔明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大小在15~64μm。近期研究已有对鹞鹰风生药学进行研究,发现茎横切面观察到表皮细胞着生众多的非腺毛及大型的星状毛;在皮层和韧皮部中可见散在的树脂道;髓部宽广。鹞鹰风粉末鉴别中发现星状毛众多,草酸钙簇晶的棱角尖锐,分泌组织树脂道碎片中内含黄色块状的分泌物。

查看相关研究发现,通草在显微鉴定方面与其他混淆品及伪品有很大的差异,通草在药典中显微鉴别主要特征为无淀粉粒、黏液细胞,但具有草酸钙簇晶;而在混淆品中有散在黏液细胞,结晶类型是草酸钙针晶。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瑶药鹞鹰风刺通草草酸钙淀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