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最早!110万年前中国古人类已掌握“准备石核技术”
3月6日,欧亚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大陆通过系统研究110万年前岑家湾遗址出土的最早石器的技术特征,该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发现欧亚大陆最早的年握准“准备石核技术”,成功将中国古人类掌握石器技术模式2(阿舍利技术)的前中时间提早了30万年。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国古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东部的人类岑家湾台地,发现了大量百万年前的已掌古人类活动遗址,被誉为“东方人类的备石故乡”。岑家湾遗址位于岑家湾台地的核技古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其古地磁年代距今约110万年。欧亚该遗址共出土2000余件石制品和丰富的大陆动物化石,是最早泥河湾盆地出土遗物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之一。 “岑家湾遗址除了石核、年握准石片和修理工具等石制品外,前中还出土了152个石器拼合组,拼合率高达30%,是世界上拼合率最高的早更新世遗址之一,为揭示古人类技术与行为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裴树文说。 通过对岑家湾遗址出土的石器拼合组进行技术分析和高精度3D扫描,科研人员系统重建了岑家湾遗址古人类的剥片技术和工具修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岑家湾遗址存在“准备石核技术”, 其表现形式为生产具有一定标准的最终产品。 为生产背面相对平坦的薄石片,岑家湾遗址古人类已有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步骤,包括对原料的选择、石核台面和剥片面的预制等。在工具修理技术方面,古人类对薄石片进行有意截断,然后利用其中的一半进一步制作成修尖工具。 “准备石核技术”最早起源于古人类石器技术演化的模式2阶段,是阿舍利技术的重要元素。岑家湾遗址古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同时对石核台面和剥片面的准备技术在阿舍利技术的中期才开始出现,如100万年前的南非“西维多利亚石核”,就是该技术在非洲的例证。 裴树文表示,这项研究表明,作为非洲之外研究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关键区域,泥河湾盆地在构建东亚百万年人类演化和行为发展模式研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未来对泥河湾盆地内古人类信息的系统研究,将进一步丰富“东方人类的故乡”科学与文化内涵,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这一宏伟画卷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供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全国同步开展调查 泉州珍稀候鸟数量稳步上升
- 伊朗稱94名美公民涉嫌刺殺蘇萊曼尼 包括特朗普和蓬佩奧
- 重燃降息希望,費半漲幅破2%|天下雜誌
- 永豐銀勸誘客戶融資買商品 金管會重罰1800萬、總經理等4員遭停職
- 销售不再难 产品可溯源 吃得更放心
- 哈尔滨:专项整治隐形眼镜及护理液市场
- 歧视农民工进学校打饭你的善心和感恩之心何在?
- 强台风“莫兰蒂”将登陆闽粤沿海
- 黑龙江七台河整顿汽车销售合同格式条款
- 从事间谍 印度判布拉莫斯导弹工程师终身监禁
- 厦门一超级物种门店涉嫌篡改三文鱼生产日期被查
- 固原市“三项措施” 促进市场主体注销便利化
- 吉林四平:开展社区普法宣传 构建药品安全防线
- 武汉同济医院骗保案调查:手段“不新颖”,何以潜藏不露?
- 軒嵐諾挾風雨!壯圍地勢低窪 居民急防颱
- 分散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
- 全国同步开展调查 泉州珍稀候鸟数量稳步上升
- 掀起植绿增绿新风潮!潮州各界前往红山林场参与义务植树活动
- 「台中市政不能等」 蔡其昌搶先登記參選
- 今日开赛!就在深沪!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