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原野守弘《創意入門》:創造的真義,是「無視大眾一直以來覺得很重要的事」

文:原野守弘

【將創造導向成功的原野義無七個原理】

常有人說,我的守弘視作品和製作方式非常特別。所以也常被問起「你是創意創造如何做出作品?」本篇,我簡單統整了我對這一題的入門回答,但刻意不用系統化論述來呈現。真得重的事如果將這些論點系統化,眾直讀者或許會覺得更好懂,來覺但我總覺得系統化的原野義無過程便會失去原味。所以請各位讀者想像你正在和我共飲日本酒,守弘視一邊輕鬆閱讀接下來的創意創造內容即可。

一、入門別懂太多

「學習」與「具有創造性」其實是真得重的事折衷的關係,很多人第一步都會先誤解這件事。眾直大部分人盲目相信,來覺大量學習能讓自己更有創造力,原野義無例如從事廣告工作的人,會一遍又一遍通讀客戶的任務簡報,針對主題舉辦市調研究,大量聽取目標群眾的意見。他們堅信這件事很重要。

如果你只是想要透過這些做法解決客戶問題,做出讓客戶滿意的作品,這就沒有問題。但若你想要做出真正有創造性的作品讓客戶開心,就用錯方法了。

因為當你越了解你的對象,你能發揮創意的空間就會變得越小。尋找答案時,如果無法忽略的項目越來越多,你能做的事自然就會受限。當情況演變至此,你所創作出的作品會與他人越來越相似。知識是創造力的大敵。

創造的真義,是「無視大眾一直以來覺得很重要的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舉Uber為例,服務內容極其創新,不消多少時間就風靡全球。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計程車公司存在,卻沒有一間可以做出能媲美 Uber 的創新服務。這正是因為他們實在太了解自己的工作了。Uber 無視既有的計程車公司都很重視的事,才能想出他人想不到的服務模式。

大部分的人,都推崇「學習」和「理解」,認為必須要朝這兩個方向努力。但是,如果你想要創作出「真正創新的東西」,千萬不能知道太多。比起深入鑽研客戶給的任務簡報,更重要的是用直覺信任那些在不經意聽到的話語中,讓你留下印象的、眼睛一亮的事情。

05Photo Credit: 集知會所提供

二、別自己開始思考

在創作前思考雖然很重要,但比起獨自埋頭苦思,若能集眾人之力,速度將會壓倒性地提升,希望大家也能重視這點。在開始創作一樣新事物時,當你思考要如何著手的階段前,最好先找到「想要一起創作的人」。

創作新事物時,用類似在公園沙坑玩耍的方式來做,會進行得更順利。撇除天賦異稟的天才(不過天才應該不會來看這篇文章),大部分人都是要跟他人一起集思廣益、著手執行,才能得到更好的成果。

仔細觀察在公園沙坑裡遊玩的孩童們,就可以發現,他們能在短時間內連續做出各種「創新」。一開始孩子們都是各自玩各自的,但只要誰開始用砂堆起小山,其他覺得小山很帥氣的孩子們也會開始堆山。有誰挖出一個洞,其他孩子們就會在另一側挖洞,然後發現兩的洞中間可以連成隧道。孩子們就以這種方式彼此影響,彼此互補。

最理想的創作現場,就是這種「玩沙」的型態。比起到處搜刮擁有必要才能的人來開會,我更喜歡成員能像在沙坑一樣,彼此鑑賞其他人遊玩的樣子,然後發展出新點子。而這裡更進一步提昇創造性的訣竅,不是召集擁有相同領域才能的夥伴,而是「找來跨領域才能的夥伴,一起玩沙」。

在我的公司,除了我自己擔任創意總監外,就只有兩位助理,沒有其他員工。一般廣告公司的話,通常應該要配置文案作家和藝術總監等職位,但我為了徹底執行上面提及的玩沙法則,特意走不招聘固定員工策略。

比起和文案或藝術總監合作,我更傾向嘗試跟不同產業的設計師合作。例如和動作編排的專家合作,跟作曲家合作,跟程式設計師合作等。當然這些人可能曾經參與過廣告製作現場,但通常都未曾參與到最初的玩沙時期(=創意開發)的工作階段。在日本的廣告業界,最初參與玩沙的,大都是文案和藝術總監。

不要一人埋頭苦思,而是集合眾人之力來創作。並且,不要找固定成員,找平常不在一起共事的人參與。透過這種做法,才能夠創造出新的事物。新東西的誕生,只能仰賴新的製作方式。創作的做法與流程,比什麼都重要。不從「發明創作的方法」開始,就沒有辦法創造新事物。

三、去侵犯他人領域

前一項有提到,比起一人埋頭苦思,募集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一起,能夠更快得到更富創意的成果,也可以孕育出更具創造性的事物。在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與成員共享侵犯彼此領域的自由」。

當一群專業人士一起共事時,彼此都有不去侵犯他人專業領域的默契。但我認為,這會大大阻礙創造力。如果成員能夠允許他人踏到自己的領域來,創作現場就會大不相同。

文案可以對設計發表意見,創意總監也能插手影片剪輯師做好的成品。設計師想變更作曲家的作品也 OK,因為真正的創意人,能夠接受這種「侵犯」,並提出更好的點子。

以OK Go為例,雖然我們是接受委託來製作音樂影片,但在彩排時,遇到了一個無論如何都無法突破的障礙。OK Go過去推出的影片都以「一鏡到底」聞名,所以我們的作品也必須堅守一鏡到底的拍攝風格。但我們在現場發現。要從某地點移動到下一個地點時,因為移動距離有點長,不可能一鏡到底。我們絞盡腦汁都想不到解決辦法,現場瀰漫一股沉悶苦澀的氣氛。

這時,我提出一個建議:「能不能調整音樂呢?」我發現把四小節的音樂間奏重複一次,變成八小節,就能確保拍攝時有足夠的移動時間。

我把這個想法提給樂團成員,現場空氣瞬間凝結。一般來說,找影像製作團隊來拍攝音樂影片,卻要求樂曲創作者修改音樂,從常識來想,這要求根本是禁忌。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