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顆0.7公分大腸瘜肉不理變9顆「6顆險變癌」 醫籲10種人最好快篩檢
40歲黃小姐有抽菸習慣,顆公顆顆爺爺有大腸癌家族史,腸瘜自知為大腸癌高危險族群。肉不人最她表示在36歲時,理變曾接受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險變其檢查結果發現僅一顆大小約0.7公分的癌醫腺瘤性瘜肉,這樣的籲種結果,瘜肉數量少,好快讓她認為自己罹患大腸癌的篩檢機率也許沒有那麼嚴重,也應該不需認真面對戒菸問題,顆公顆顆外加Covid-19疫情關係,腸瘜也讓她時隔數年後,肉不人最才再想起應再次接受大腸癌篩檢。理變 近期她到醫院安排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險變沒想到這次檢查竟發現9顆大小不一的癌醫瘜肉,經切片病理化驗後,其中有6顆瘜肉為具有癌化風險的管狀腺瘤;其中有一顆大小約1公分的管狀腺瘤合併細胞分化不良表現,這表示該病灶為「進行性腺瘤」已朝大腸癌方向發展,建議黃小姐最好一年後接受大腸鏡追蹤檢查。 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說明,大腸癌的發生與大腸瘜肉有密切的關係,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腺瘤性瘜肉又可分成常見的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及管絨毛狀腺瘤等型態。一般以管狀腺瘤最常見,其次為混合型管狀絨毛腺瘤;當腺瘤超過1公分,如果不處理,隨著時間演變成大腸癌的機率節節上升。 梁程超補充,大部分的大腸瘜肉與大腸癌發展初期相同,就是沒有明顯症狀。常見是已發展成大腸癌並已到晚期時才會出現明顯不適症狀,例如:莫名體重減輕、貧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因此常被忽略。 大腸癌是目前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梁程超提醒,50歲以上族群、肥胖、抽菸、飲酒、飲食較精緻、愛吃高油脂食物或加工肉品、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或是曾有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都是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也呼籲高危險族群提早安排大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發生最好的方法。 而國健署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的民眾,提供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結果為異常者也請務必配合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台大醫院有研究早就指出,只要延遲超過六個月,進行性大腸癌風險增加30%,延遲超過一年,死亡率即明顯上升。從腺瘤性瘜肉進展到大腸癌的時間約5~10年,如果能提前檢查出腸內瘜肉的生長,並在瘜肉演變成腫瘤前切除,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進行性腺瘤 瘜肉有癌化跡象
95%大腸癌由瘜肉發展 管狀腺瘤最常見
大腸瘜肉無明顯症狀 發展成癌才有感覺
這些人都是高危險群 定期檢查莫輕忽
·飲食養生、不吃燒烤油炸、不菸酒...大腸息肉切除又長! 醫揪「6個大腸息肉最愛體質」
·三餐都要使用的「1調味料」,選錯了、用錯了,恐是導致大腸癌的高度危險因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6种情形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 補鈣聖品不是牛奶 營養師曝:豆干才是NO.1
- 市场监管行风建设在行动|厦门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升级
- 湛江3000亩马铃薯大丰收,客商云集采购忙
- 同乐社区引导未成年人爱粮节粮_
- 黑龙江开展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技能大比武
- 中職/中信兄弟台灣大賽主場票價出爐!4日全面開放購票
- 这个“五一”,外卖员送单量明显增加
- 泉州首个万兆实验室落户鲤城高新区
- 处方药院外购买乱象调查|病情核实、复诊要求等规定形同虚设 网上药店全时段处方“秒开”
- X向紐菲用戶徵1美元年費 聲稱打擊機械人賬號
- 民主的挑戰|天下雜誌
- 深入普查一线,探讨土壤三普阶段性成效及进展情况
- 虛胖的年代|天下雜誌
- 生命演化故事补上新拼图——“临沂动物群”—新闻—科学网
- 財政部長開銀行?|天下雜誌
- 广西玉林:开展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交叉互检专项行动
- 隆德县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泉州各大高校将陆续开学 客运迎来返程学生流
- 我国成功研制可靶向送药的磁驱软体机器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