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了,家长还在群里管着?
对年轻人的家长担忧从未间断过,规模日渐扩大的还群高校家长群为“巨婴”现象这个话题,又添了一把火。上大学了 家长群不可越界 2022年秋季学期伊始,家长一则武汉大学某重点班多名家长在家长群中就保研条件向校方提诉求的还群消息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网友对此评论称,上大学了“保研应各凭本事,家长家长此举既是还群否定孩子实力,更破坏了公平。上大学了”也有网友由此事将矛头对准大学家长群现象本身,家长质疑上大学还让家长管是还群在制造“巨婴”。 这并非大学生家长群第一次引发争议,上大学了近两年,家长辅导员在家长群中向家长训话、还群上了大学家长也逃不过打卡接龙等相关内容时常冲上热议话题。 事实上,家长群早在大约20年前便开始出现在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其建立之初是考虑到很多大学生离乡到外地求学,出于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方便重要事务通知的目的,搭建一个信息发布和家校沟通平台。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智能建造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永平介绍,该校10多年来都有新生入校建家长群的做法,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尤其当学生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沟通。 “但大学生必须要有自主权,建群不是为了把学生管死。”陈永平认为,组织者应在建群之初向家长说明,家长群主要为了必要事务通知和交流,“管理得当便不会变味”。 在高校担任辅导员的李思思对网络上称“大学还有家长群就很离谱”的言论也表示无奈。她认为,建立家长群,一方面是为了对学生负责,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是辅导员和校方的“自我保护”。 李思思介绍,她所在的学校曾经发生过学生向家长谎报放假时间去外地游玩结果误入传销组织的情况,也有学生挂科到退学家长都不知情的事情。“学生出了事,家长就找学校,第一个矛头就对着辅导员。” 相关人士认为,大学家长群是家校沟通的一种便利形式,与中小学家长群有本质不同,家校双方都应注意使用要有度,严守界限。 “独立”是高校必修课 大儒心理创始人、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曾多年在某知名高校做危机干预工作,对于高校家校协同,他有着更深一层的感悟。当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若家校联络不畅,信任关系不牢,则可能贻误救治时期,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徐凯文说,我们不能仅由高校存在家长群现象就简单评判是当代大学生太弱或不行。“但老师和家长要知道界限在什么地方,一味包办必会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 他认为,过度保护并不是个别现象,也不仅是由家长单方面意愿造成,而是长期以来与大环境互动而成。孩子上大学以后表现出的不会照顾自己、无法独当一面等问题,一定程度可以归咎于进大学以前,家长和学校对分数和升学率过分关注,忽略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作为辅导员,李思思对此深有体会。除了繁杂的班级事务,她有时还需要陪学生看病、处理学生矛盾,甚至帮家长到寝室寻找失联学生。特别是对于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的新生,个别家长表现过于紧张,“事无巨细都找辅导员,一日三餐都要问孩子”。 在这些学生身上,李思思看到的不仅仅是独立能力的缺失,也看到了亲子关系的断裂:“越是被父母干涉过多,孩子离家以后越想挣脱。” 过度活跃的大学生家长群只是部分家长不愿放手的一个缩影。如今,甚至有研究生家长群、博士生家长群、公司员工家长群。而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些父母还会作为祖辈继续出现在孙辈的学校家长群里。 “幼儿园老师刚在群里布置了家庭作业,我妈就第一时间通知我,到交作业时间又来问我完成没有,感觉自己上学时候的压迫感又回来了。”张娴觉得既滑稽又无奈,感叹自己已经成为母亲,在自己妈妈眼里仍长不大。 家长也要“长大” 这些高校家长群,除了校方组织的外,也有一些是家长主动抱团,为掌握孩子校内动态特意组织的。有的家长在群里“潜水”暗中观察,也有部分家长对此表示十分抵触,折射出当代家庭教育的多种样态。 今年大二的许藜(化名)并不十分在意家长群的存在,她从高中开始住校,早已习惯了自己管理自己,她认为自己同父母之间基本信任。对于那些在学校微博“超话”里积极组队试图通过建群来监视孩子的家长,她反而觉得他们很幼稚。 但许藜也知道,身边不少同学自己注册小号进群,特意换上花朵、风景一类的照片作为头像伪装中年人。也有辅导员确实会把查寝信息、课堂签到名单等发至家长群,让家长加以教导。“这就没必要了,很像管小学生。”许藜说。 “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更强的自我意识,也拥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有着无限潜能,不必着急贴上‘巨婴’的标签。”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黄凌紫认为,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与支持。 黄凌紫观察到,能够从家庭获取真正的信任与支持的孩子,反而更能表现出包容、坚韧、沉着等独立人格品质,能更快学会以成人方式去处理问题。 为了不在孩子成年以后才去担心是否会因放手出现令人难以承受的后果,徐凯文建议,孩子的自主意识与独立能力须趁早培养,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绝不能光盯着分数,而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受访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家长更应该同孩子一同成长,主动调整心态,做好角色转换,明确孩子作为成年人应当对自己所负的责任。(记者 袁秋岳)上大学了,上大学了家长还在群里管着?
编辑:汤晓雪 来源:半月谈网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2-23 15:09:05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 口腔门诊“跑路” 市场监管解忧
- 《決策的邏輯》:無論好事或壞事,我們通常會誇大這些事對情緒的影響
- 「主委」林子偉壓線參加中職季中選秀,可望創下野手最高薪,富邦領隊:「大家都想選」
- 【展覽】《臨場音樂:本能行為》:跨領域實驗與音像表演,如何探索醫療與健康的多元面向?
- 整治“鬼秤”|严把早市计量准确关
- 好市多起司檢出含致癌物「環氧乙烷」:吃下肚會如何?其他國家怎麼規範?
- 《SEE HEAR LOVE》幕後四件事:新木優子差點抓不住跳樓的山下智久?
- 電影要如何引起觀眾的興趣?預告片的短短配樂,其實帶有重大的商業使命
- “滁味年货大集”在南京火热开市_
- 農委會編列「養豬百億基金」推動現代化,豬農新世代接手革新畜舍、建觀光農場拓商機
- 随机阅读
-
- 荥经县举办文明市民教育培训会
- 相親結婚欠缺相互磨合期,牢記這五點讓你的婚姻生活更有保障
- 日本人打造「妖怪」的精神世界,寶可夢更是江戶時代「妖怪革命」的正統繼承者
- 重返職場的全職媽媽:45歲成為一道坎,重投履歷感受是「幾乎無人聞問」
- 北京市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 美大學收生考慮種族違憲?關於Affirmative Action的一點思考
- 拜登將出席北約峰會,稱戰爭結束烏克蘭才能入北約,將與艾爾多安商討瑞典入歐盟問題
- 馬欣《看似很美,其實是壞掉的》:台灣曾有一個「陸小芬」,她改寫了台灣女星的歷史
- 【联动专业期刊】第3届伟业计量征文大赛
- 為什麼我對Windows 11+Copilot的試用體驗,感到有一些失望?
- 【動畫】《元素方城市》:「水火不容」的戀愛歷程,輕巧放入親子關係、族群認同、移民與性別議題
- 【2023金曲獎入圍暨得獎名單】吳青峰奪年度專輯獎、A
- 17位上海阿姨爷叔翻拍《甄嬛传》 网友纷纷点赞鼓励
- 國民黨中常委醞釀換侯,金溥聰:明眼人都知動機不單純;正副議長晚宴侯郭有望同桌
- 【動畫】《元素方城市》:「水火不容」的戀愛歷程,輕巧放入親子關係、族群認同、移民與性別議題
- 瓜地馬拉總統選舉爭議可能牽動台灣邦交,大選重點一次看
- 骑行闯红灯担全责 交警:不是你弱就有理
- 禪宗公案「南泉斬貓」: 一「聲」之差,誤傳千年
- 分行經理、員工涉勾結詐騙集團洗錢遭收押禁見,聯邦銀全面清查7/20前提處理報告
- 批評鄭宜農的「台語糾察隊」,你們的霸凌只是變相展示「不會說台語就安靜不然就等著被罵」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