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圣女果、苦瓜、甘薯采收忙,“南方小果蔬”出发去北方
倒出、推平,圣女薯采收忙蔬出换另一桶,南方再倒出、小果再推平……一桶桶刚采完的发去圣女果被装入塑料箱,再由车队运往临近冷库。北方 田间站点的工作人员将采摘的圣女果装箱 北国银装素裹,田地大多进入休耕期,圣女薯采收忙蔬出而在广东省茂名高州市,南方冬种果蔬产地正热火朝天,田间地头、转运站点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 在高州市荣迪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荣迪合作社”),第一批冬种圣女果于1月11日正式开采。在一望无垠的田地里,整整齐齐的圣女果竹架绵延不绝;走近,垂落的枝叶被有序地夹在竹架间相连的绳线上,密密麻麻的绿果间点缀着些许成熟的红果,十分抢眼。 密密麻麻的绿果间点缀着些许成熟的圣女果 “这批冬种圣女果刚开始成熟,日采量不高,只有四五千斤,但再过十天左右就会进入采摘旺季,每天能收获上万斤。”荣迪农业负责人钟荣迪兴奋地说。 圣女果种植田 为了能够尽快即时采摘,迎接即将到来的上市高峰,钟荣迪从外地聘请了临时的护理和采摘团队。他表示,圣女果主要是销往北京、甘肃、陕西等北方省份,特别是在冬季,不仅销量高,而且价格可观。 在荣迪合作社靠近马路的地方,一座大型厂房即将建成,钟荣迪告诉记者,他申办的销售公司前两天刚刚获批,并且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迪丰”,待十几天后厂房建成,冷库、分拣线和包装线都会运来这里。据钟荣迪介绍,近些年,圣女果的价格坚挺,前年田头收购价一度超过10元/斤,去年稍低一些,但也有6元/斤左右,今年提高到了7元/斤。三年间,他所种植的圣女果也从十几亩增长到160亩。 雇工正在采摘圣女果 傍晚时分,高州市海亮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州海亮”)的仓库门口,还有三辆卡车正在装载,“这些是来自湖南的订单,其中两辆装的是苦瓜,一辆是辣椒,它们都是早上采摘后分拣和包装的”,海亮公司负责人郑延平说,“这是今天最后一批了,早些时候已经有几卡车运走了,还有很多是一些小采购商自己开车来装运的。” 高州海亮仓库门口装满货物的卡车 苦瓜是高州海亮最重要的冬种果蔬,种在整齐划一的大棚里,种植面积达200亩。“我们被分为了三组,每组20人,负责料理将近70亩苦瓜大棚”,一位正在给苦瓜花授粉的工人说,“早上摘苦瓜,下午给花授粉,这一季苦瓜可以一直采到三月份”。 高州海亮苦瓜种植田内长势喜人的苦瓜 在高州市石鼓镇创职种植专业合作社,广泛种植着甘薯、玉米、辣椒、香蕉等作物。在甘薯产地,拖拉机的轰鸣声震天,一排排的甘薯从地下被翻出。负责人潘积创告诉记者,三两天前收到一份三万斤的订单,工人们正在配合拖拉机抢收,“虽然用拖拉机能够节省很多人工,但仍然需要有人将翻出的甘薯挑拣出来,为了赶上拖拉机的进度,我让一些原本在辣椒地工作的雇农也来帮忙了”。 拖拉机已完成前序工作,地里的番薯等着工人来采收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流交通体系的完善,北方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北运菜”逐渐成为了冬种果蔬的代名词。高州市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冬季温暖。上世纪80年代起,高州开始大规模种植北运菜,现在已经发展为广东最大的北运菜生产基地。据了解,2023年,高州市完成冬种作物计划总面积28.97万亩,其中冬种蔬菜22.72万亩,它们被大量销往华中、华北、西北、长三角等地区。 高州海亮隶属于浙江民企海亮集团农业板块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以下简称“明康汇”)。据郑延平介绍,高州海亮是明康汇17个自有基地之一,“当初选址高州就是基于集团建立越冬应季种植基地的意图。高州一方面的纬度较低,气候适宜冬种作物;另一方面离出海口较近,便于将果蔬运至明康汇主要供销的长三角城市群。”2014年开始生产以来,高州海亮已累计产出蔬菜瓜果5 万吨,产值3亿元。 明康汇门店 【见习记者】胡亦赟 记者 赵启旭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石棉县丰乐乡新八联一帮工作见实效
- 加薩走廊的汗尤尼斯:以軍撤離令下,一座城鎮上百萬難民「嗷嗷待哺」
- 【2023金鐘獎】戲劇類完整得獎名單:《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奪戲劇節目4大獎成大贏家
- 不要再說不可能,這個日本小鎮將在2020年達到「零廢物」的資源回收目標
- 福建福州举办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
- 無視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普亭首度會見歐盟領導人、匈牙利總理奧班
- 不再擔心失控團購,3關鍵解法延長食物壽命
- 中國A股納入MSCI指數後的投資策略
- 不锈钢门货不对板 上海、浙江“所所联动”助力维权
- 【2023金鐘獎】《人選之人-造浪者》獲得迷你劇集獎,導演林君陽則獲得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
- 集結眾人之力,政大師生結合VR科技進行課程實驗創新
- 我想用直播,讓全世界看見未來台灣軟體能量-專訪17 直播技術長李昀樵
- 场村合作造林助力乡村振兴_
- 什麼是你的「核心電路」?從晶片設計產業的「矽智財商業模式」,學習如何提升個人職場價值
- 創業家的活力8小時:「叁和院」創辦人林奕寬,50萬勇敢創業之路
- 【藝遊嚮導】10/17
- 暴雨来袭 塌方泥石流砸断省道210线
- 從2台販賣機開始 28歲業務員被動收入每月92萬|天下雜誌
- 大數據專家麥爾荀伯格:AI是從「已知」提出最佳答案,無法幫人類創造新選項
- 宮﨑駿《蒼鷺與少年》解析:片中的三段和解,將生命集大成、充滿希望的未來結局送給全世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