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老师将送礼记录误发家校群:教师也是公职人员,应按照受贿处理丨快评

导读 2022年9月23日,老师礼记录误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通报,将送教师网传该县一小学老师收取学生家长礼金一事属实,校群当事人已被停职并接受调查。职人据极目新闻报道...

2022年9月23日,按照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教育局通报,受贿网传该县一小学老师收取学生家长礼金一事属实,处理当事人已被停职并接受调查。丨快

据极目新闻报道,老师礼记录误9月22日,将送教师网上流传一张微信群对话截图,校群某小学家校群中,职人语文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按照发了一张手写着15个学生名字和500-1000不等数字的受贿照片,其中一名学生名字后面还写着“+蛋糕卡”,处理疑似学生家长送礼记录。截图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建湖县教育局随即成立专项调查组,并初步确认了网传图片属实。专项调查组在通报中表示,将对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教师必须公平对待学生,要有教无类。收受了部分学生的财物后,老师还能做到一视同仁吗?从建湖县这名老师发出的记录来看,有的同学家长送500块,有的还再加金额不明的蛋糕卡,有的送1000块,可能也有些学生家长没有送钱。老师收钱之后,对家长没有送礼的学生,能做到公平对待吗?

现实中,确实有个别老师把教师当做敛财的职业,不仅对学生家长送来的礼金来者不拒,甚至主动索取,对家长没有送礼的学生另眼相待。2015年,哈尔滨一小学教师就被举报疯狂向家长索取财物,家长如果不满足其要求,就对孩子百般刁难、冷嘲热讽。教育部门查实后对老师进行了处分。

毋庸讳言,一些学生家长不是热衷送礼、甘心送礼,只是希望能够通过送礼,让老师额外关照自己的孩子。如果老师接受礼物,这也会造成囚徒困境:没有送礼的家长担心老师对自己的孩子不够照顾,送了礼的家长还担心其他家长送礼更多更重。于是就形成了送礼的“军备竞赛”,家长们争相向老师送出更丰厚的礼品礼金。

这样的送礼之风,也会严重毒害孩子的价值观。家长向老师送礼之后,恐怕也很难做到对孩子守口如瓶。一旦孩子知道自己家长向老师送了礼,他会怎么想?老师在他心中的地位,还会像以前那样崇高吗?还是觉得老师收了自己家的钱,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甚至会不会以为自己“有关系”,在学校变得趾高气扬?

老师收取学生家长财物,严重违背教师职业规范,违反教育部规定。教育部2014年7月就发布规定,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严禁教师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宴请、旅游、健身娱乐活动等。2018年颁布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再次重申了这一规定。教育部还多次进行专项整治和通报典型案例。但到了2022年,竟仍然有老师顶风作案。

如果老师收取财物金额较大,还可能涉及受贿犯罪。尽管学校和老师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但公办学校是事业单位,教师属于事业编制,工资待遇参照公务员标准,且由财政全额负担。教师索取学生财物,理论上也应按照国家公务人员受贿处理,收礼达到规定金额,构成受贿罪。2014年教育部的规定就明确,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根据最高检最高法联合发布的最新受贿罪定罪量刑标准,受贿三万元以上,或者受贿一万元至三万元之间,但具有多次索贿等情形的,即构成犯罪,建湖县这名小学教师发出名单中15名学生家长所送的礼金,已经超过1万元,但这份名单是不是完整的?是不是还有其他送礼的人员没有在网传名单里?这名教师其他时候还有没有收过家长的礼金?有关部门应该将这些问题一一查清。

此事对某些教师也是一个提醒:别在谈工资待遇的时候把教师比照公务员,把自己当公职人员,在索取或收受家长礼物的时候,教师就是一普通职业了,也不把自己当公职人员了。教师作为公职人员,权利义务是对等的、统一的。

辛省志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