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新闻—科学网

作者:王佳雯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15 22:25:26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遥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造访 有望实现相关科学重大突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孙浩/摄 

科学网9月15日酒泉讯(记者王佳雯)中秋夜22时04分,天宫伴随着巨大的射成轰鸣声,搭载着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功新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闻科约575秒后,学网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天宫进入预定轨道,射成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功新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闻科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产品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全长10.4米,学网最大直径3.35米,天宫太阳翼展宽约18.4米,射成重8.6吨,功新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闻科设计在轨寿命不小于2年,学网主要任务是接受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访问,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关键技术。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后,将开展平台和空间应用载荷测试,并于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前,做好与神舟十一号飞船交会对接的准备。

长征二号F T2火箭与之前的长征二号F T1运载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6次飞行。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介绍,天宫二号担负着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完成两名航天员进行30天中期驻留,与货运飞船交会对接进行推进剂补加,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开展维修性技术试验及舱内其他实验项目,以及搭载14个科学实验开展空间技术应用等四项主要任务。

记者了解到,在等待与10月中旬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期间,天宫二号将开展平台和应用载荷的在轨测试,包括对平台性能、交会对接支持、载人驻留环境功能支持等能力的测试,并对有效载荷进行功能性检查和测试。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天宫二号还将再次进行状态和功能检查,确认是否满足载人对接条件和驻留要求,并调整轨道做好对接准备。

据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介绍,空间应用系统在神舟系列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成功开展了5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试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科学与应用成果。此次天宫二号应用任务则呈现项目多、创新性强、航天员直接参与、国际合作深入等特点,并有望在空间科学、基础物理学前沿取得重大突破。

“14项空间科学和应用任务,涉及30余家单位参与载荷研制,为保证各项任务并行开展,空间应用系统总体部将应用任务进行了科学合理地分解,我们设置了17个分系统,分系统又分解为科学研究、载荷研制等多个子系统。”吕从民称,总体部采用系统集成的概念,进行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测试、统筹在轨飞行试验,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获取应用效益。

吕从民表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安排的14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项目之间相对独立,为此,空间应用系统安排了有效载荷运控在轨支持设备对应用项目进行统一的供配电、测控、数据采集管理传输,以统筹安排各载荷工作时间(实验时间、对地观测时间等)。

据悉,天宫二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阶段前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第二步第二阶段。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所说,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组合体的载人飞行任务将是最接近未来我国空间站要求的一次载人飞行,也将为空间站长期载人飞行的知识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积累基础。

链接

天宫一号vs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被称为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基础上研制的航天器,两者外形完全相同,但却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天宫一号主要是和载人飞船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实验任务。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之后发射的神舟系列飞船,也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

而天宫二号则是我国第一个具备太空补加功能的载人航天实验室,第一次实现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推进剂太空补加技术、在轨维修技术试验等重要的科学实验。

今年10月,中国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进行30天的航天员中期驻留试验,届时将会有两名航天员入住“天宫”。为方便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天宫二号首次使用可展开的多功能小平台,并配备了蓝牙耳机和蓝牙音响,还为每个航天员安装了床前灯。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天宫二号将再次进行状态和功能检查,确认是否满足载人交会对接条件和驻留要求,等待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与此同时,天宫二号还将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是载人航天历次任务中应用项目最多的一次。

如今,“天宫一号”功成身退,“天宫二号”光荣上岗,将开创中国空间应用技术的新纪元。

迈向空间站时代

2016年10月

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并搭乘2名航天员与之对接,进行为期30天的航天员的太空驻留试验。

2017年上半年

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

2018年前后

发射“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随后发射两个实验舱与“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交会对接。

2022年前后

发射“巡天号”光学舱,基本模块为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记者郭爽整理) 

更多阅读  研究人员揭示天宫二号太空培养箱的秘密   解读天宫二号对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意义   天宫二号将于15日22时04分发射   天宫二号发射在即:各系统状态良好   发射天宫二号火箭开始加注前准备   天宫二号实验室发射在即 11日已进行联合演练   人民日报:问天一甲子 辉煌六十年   天宫二号将择机发射 已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天宫二号9月发射 运载火箭已运抵发射场   两发长征二号火箭启程奔赴酒泉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抵发射场   神舟十一号两名航天员已选定 将对接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将开展十余项科学实验 今年下半年发射   天宫二号9月发射 “神十一”10月升空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二十年飞控成功率百分之百   北京飞控中心专家详解天宫二号任务特点   天宫一号“退休” 二号今年“上岗”   天宫二号将开展量子密钥传输试验   天宫二号: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0天   2016年中国科技不容错过的八件大事  

 

  相关专题:天宫二号对接神舟十一号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