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信“暑假最可怕”的忽悠
一到假期,别轻大量“xx暑假最可怕”的信暑视频、文章就占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假最本是可怕无忧无虑的快乐暑假,怎么就可怕了?别轻
配上氛围紧张的背景音乐,一些所谓“资深人士”在短视频、信暑营销号里“情真意切”地提醒家长,假最“暑假不规划,可怕开学差距大”“不怕同学是别轻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视频下方的信暑链接里显示,相关资料、假最课程已售出上万套。可怕
以“关爱”之名、别轻行“恐吓营销”之实,信暑贩卖焦虑实为带货、假最卖课,成为一些个人和商家屡试不爽的“生意经”。
据第三方机构数据,2022年抖音教育创作者整体规模增幅超90%,持续高速增长。一些所谓的“牛娃”家长纷纷运营自媒体账号,现身说法,鼓吹教育成功学。还有不少自称“高考状元”“985名校”毕业的家长,看似分享升学政策、教育理念,实则“带货”绘本、玩具等。
自媒体、营销号惯于一切向流量看,散播惊悚命题,炮制吸睛观点,在互联网掀起一波波“焦虑浪潮”。家长们对这些“焦虑刺客”显然还没建立起“免疫”。
一方面,这些“恐吓营销”本身就是商家为家长量身定制的营销手段。他们在家长群体中制造“你不让我辅导你的孩子,我们就辅导你孩子的竞争对手”的恐慌,精准戳中家长痛点。加上平台推送、算法推荐,扑面而来的渲染很容易让家长产生一种“错觉”:再不补习,孩子就要“废掉”了。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叠加对自己失责的恐惧,有多少人能不上头、不迷糊?
另一方面,“恐吓营销”的确有发挥效力的“土壤”。我们看到,对教育观、成才观的歪曲仍普遍存在。为什么将教育比作赛跑,教育分什么输和赢,面对铺天盖地的煽动,家长们往往很难独立思考、保持理性。
既然知道前面是“坑”,当然不能再被那些刻意制造的“焦虑”牵着鼻子走。
营销套路,得治理!
对此,教育部曾给出明确回复:指导各地清理打着“名校父母”旗号制造教育焦虑的行为,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
认知偏差,要修正!
被焦虑困住的家长,不妨尝试转换视角。社会是个大课堂,有字之书要读,无字之书也要读。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应当被尊重。少一些焦虑攀比,多一些淡定从容,少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多欣赏和发现自己的孩子,也许能收获更多。
成才渠道,需拓宽!
一个成熟的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多维的,在求学阶段的人才评价也不应单一。不要让“刷题比分数”成为“华山一条路”,社会和家长都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记者 张漫子)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广州报名考生近6万人,2023年全国高考今日开启
- 水果和蔬菜中抗蚜威残留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三)
- 不饱和脂肪酸单甘油酯对大豆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影响(二)
- 菠萝和凤梨上市 你能分得清它们最大的区别吗?
- 制止餐饮浪费 | 半小时吃5碗面,免单还奖888元?深圳一餐厅被处罚
- 巴黎聖母院內部修復成果首度進行全面展示
- 国内首款商密报告认定的量子随机数芯片发布_
- 新国八条消化3个月后京沪杭楼市强势回暖
- 来安俯下身心贴心为企服务助发展_
- 发力纯电小车市场,领克Z20能否挑起品牌纯电领域“大梁”?
- 300+韶关特产!广东区域协作消费帮扶产品交易中心满是“韶关味”
- 「路怒症」有解!1常見神物能穩定情緒 醫:太濃恐適得其反
- 辽宁阜新: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 国足0比1不敌韩国队,晋级18强赛要拜托新加坡队了
- 肝臟生病無聲無息!肚子脹痛恐已晚期 醫列「4種檢查」揪極小腫瘤
- 一日内,三家上市国企因财务造假而“戴帽”
- 强制6点下班上热搜 强制不加班是对过劳现象的纠偏
- 原物料成本漲!實體書「書腰」量砍3成 恐走入歷史
- 他「少年得痔」大便出血、屁股痛!醫驚:肛門連1根小指頭都進不去
- 「路怒症」有解!1常見神物能穩定情緒 醫:太濃恐適得其反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