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刷题、评价重考试 校外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核心阅读 当下的重刷质量校外培训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试、题评超标、价重超前培训等问题。考试“唯分数论”的培训教学方法、包装出来的参差名校师资……种种套路,让培训内容偏离了教育的不齐目标。培训机构应当回归教育的学习校外专业性,将注意力从关注分数的重刷质量“一时之得”,转移到学生的题评健康成长。 “找一线名师,价重学解题大招”“哈佛北大清华名校背景师资,考试教学质量有保障”“独家大招,培训秒杀重点题型”……在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的参差广告语上,优质师资和优质教学是招徕家长和学生的“法宝”。然而,不少学者和家长表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将教育引向了商业化,教学重套路、学习重刷题、评价重考试。 超标应试不可取 “我去听了几节语数英体验课,发现有的校外培训机构很强调应试和做题技巧。我担心孩子只能学会套公式,学不会独立思考。”最近,山东省青岛市的姜女士考察了几家校外培训机构,结果却有些失望,“只掌握所谓解题的思路或套路,真的对孩子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有帮助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等行为,但放眼当下的教育培训市场,这些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甚至有部分培训机构准备两套讲义与教案,备案一套、上课一套,应付检查一套、实质授课一套,超前超标培训等问题未能根本解决。 有一线教师反映,部分辅导机构只用二三十天的假期就教完三四门学科一学期的课程。“有的学生寒暑假期间在校外上‘预科班’,提前学下学期的课程。然而,一些学生学到的不过是‘夹生饭’,并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反而消磨了兴趣。”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教师孙栋梁说。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张羽研究发现,一些校外辅导班的培训内容比小学教材超前不少,违背认知发展客观规律,伤害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没有正面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自主性。 还有部分培训机构宣称具有“专业的教研体系”“好成绩源自好方法”,但观察多家机构的培训大纲发现,所谓的专业教学方法,多是“考点题型精准把握”“10秒解题,秒出答案”,应试指向十分明确。一些机构强调人工智能助力教学,宣传先进的技术手段,但产品的内核依然是解题与分数,而非能力与素养。 例如,数学本应锻炼思维,有机构却将初中数学总结为985个知识点、196个“口诀”;作文本应表达真实情感,有机构却将作文分为16类,每类都有模板;思政课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机构却将高中政治总结为430个必考知识点、150多个“大招”…… 采访中,很多专家表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偏离了教育的目标,消解了教育的价值。在强调核心素养养成、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训机构在学校教育体系之外“自成体系”,造成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的发生,加重了学生负担。 包装“名师”令人忧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学的成效取决于师资力量与教学理念。校外培训乱象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不专业的从业者、良莠不齐的培训人员。 “万中选一好老师”“清北一线名师教”“老师90%以上毕业于重点高校及师范院校”……很多培训机构在广告中强调师资的名校背景,而对好教师的定义,大多是毕业于名校、“深谙各类型考试的命题规律和方向”。 然而,不少学生反映,一些培训机构的师资并没有宣传中的质量高。家住吉林省吉林市的高三学生王同学曾在一家线上培训机构学习物理和数学,他说,机构为了让自己续报课程,总是声称有好的师资,但实际上课却以各种理由更换老师。 “机构最喜欢宣传的就是老师光鲜的履历,例如毕业学校、高考成绩。”毕业于北京市海淀区某知名高校的董先生读研期间曾在某培训机构兼职,他发现,虽然广告天花乱坠,但实际上一些培训机构师资参差不齐,“有些常年上课的教师并没有教师资格证,还有的老师教育背景确实很好,但学得好不等于教得好。不少机构教师并非师范专业,也没有教学经历,就被包装成名师。” 资质欠缺,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董先生透露,很多培训机构的教研深度不够,很多教师在备课时研究的不是教学,而是做题。“不讲究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是研究各种口诀、大招、秒杀技巧。”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也曾调研发现,很多校外培训机构聘请的教师虽然持有教师资格证,但授课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一些“网红”培训教师违背学习规律、拔苗助长,教学质量堪忧。 据了解,校外培训机构对教师的考核大多是“续班率”。在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紧盯“续班率”的指挥棒下,很多老师关注的不是教育教学,而是营销话术;不是学生的长期成长,而是短期的提分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数的强化,是为迎合部分家长对分数的看重,从而吸引家长续报课程、继续消费。 克服短视回正途 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主打“优质师资”,主推所谓“训练思维”的教学模式,在“看上去很美”的广告宣传下,其培训实际上是背离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应试导向与“唯分数论”。 而从深层次探究,其原因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商业属性盖过教育属性,把教育教学当作商品、营销。一些机构看似抓教研,实际上研的是“做题”,背后是走捷径、短平快的价值取向;看似广纳人才,实际上不过是用名校标签招徕客源,迎合家长对升学与分数的追求。 “目前,在校外培训市场上,存在用经济理性替代教育理性的趋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张薇认为,校外培训应当克服短视、功利倾向,回归教育的专业性和教育的基本价值。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同样应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课程设计上,都应当遵循这一标准。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规范校外培训。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培训机构用心做教育、自觉改进培训人员队伍和培训课程,不只关注分数的“一时之得”,回归教育公益属性,淡化商业色彩。同时,需要监管部门做好对培训人员资质、培训内容等方面的规范和监管,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部门共同努力,将对分数的关注转移到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上,让教育真正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记者 吴 月学习重刷题、学习校外评价重考试 校外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编辑:汤晓雪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1-03-19 08:28:55 【字体:小 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京市聘任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引领员
- 前10个月车均保费同比下降
- 交通银行发布“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纲要
- 今年五一去哪儿玩 鹤壁景区多项活动等你来 旅游
- 同比下跌5.6% 7月份我市PPI跌幅创新低
- 兩岸貨貿復談,今登場!兩岸女將過招|天下雜誌
-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考核“看3年”
-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优化跨境人民币直贷、本外币资金池、购房按揭等金融业务
- 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处以罚款(含没收违法所得)71.23亿元
- 约起来吧!青岛梅花节本周四开幕 公交指南出炉
- 俄稱打擊烏軍目標 烏稱擊退俄多次進攻
- 欧盟修订了两种新食品的使用规定
- 制止餐饮浪费|河北石家庄开出首张“反食品浪费处罚决定书”
- 奋力推动合肥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 辽宁暗访检查47家保健食品诚信经营示范创建单位
- 彭永臻:把国家重大需求放在科研首位—新闻—科学网
- 黑龙江哈尔滨:开展危险化学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 山东青岛:严查“汉堡王”经营门店
- 青话儿童剧2018年演出季剧目出炉
- 特朗普面臨刑控 美前總統第一人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