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降溫10度秋意濃!中醫師養生法則大公開
時序入秋,周末中醫則漸漸感受到些許涼意,降溫早晨騎車的度秋上班族更可以感覺到天氣明顯轉變,早晚應適時添加衣物以免著涼;秋天是意濃收斂的季節,植物開始落葉及動物們開始儲備能量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師養生法寒冬。中醫師提醒,公開人們也應該順應四時的周末中醫則變化來調整生活作息飲食。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中醫師賴卉蓮提醒,度秋秋氣屬燥,意濃即乾燥而水分不足,師養生法可能與溫度下降、公開濕度變低或是周末中醫則季風逐漸增強的影響有關。而燥邪容易傷肺,降溫容易出現乾咳、度秋氣喘、口鼻乾燥等症狀,皮膚方面會出現乾癢情形,甚至肺氣也會影響大腸導致津液不足而便祕。 所以秋季養生之道,潤肺是一個重點,賴卉蓮中醫師建議,飲食上可適當食用潤肺的食材,如白木耳、山藥、蜂蜜、秋葵、甘蔗、蘿蔔、梨子、核桃等。體質較燥熱的人盡量少吃燥熱煎炸的食物,如鹽酥雞、炸豬排,及減少辛香料如:辣椒、胡椒等,防止辛溫助熱,加重燥邪對身體的影響。 此外,入秋後日照時間漸短,植物開始枯萎凋零,容易誘發哀愁憂傷的消極情緒,此時應注意調整生活作息,早睡早起養足精神保持內心的平和,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多到戶外踏青曬曬太陽,也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達到養肺疏肝的效果。 賴卉蓮中醫師提醒,近幾年全球氣候的不穩定性越來越明顯,加上平常大家冷氣吹的多,建議平常可以搭配養生飲食、中藥調身及適當生活作息達到身體保健效果,保養必須長期由內而外調整體質,才能有足夠的抵抗力對付變化多端的天氣及環境。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秋氣屬燥 易傷肺、降溫皮膚乾癢
秋季養生之道 多攝取這些潤肺食材
日照時間短易憂鬱 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助改善
做好身體保健 抵抗變化多端環境
。秋高氣爽適合出遊,急診醫提醒2件事,若被蜂螫一定要儘速治療,以免終生洗腎
。秋天是大吃螃蟹的季節,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Omega-3脂肪酸,對肌肉、骨骼和心臟都有益處,但5種人不能吃太多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万寿镇: 反邪教宣传入人心_
- 【NFT入門】NFT好貴買不起?其實台幣2000元就能在「新手村」練手感玩很久
- 你不知道的NFT秘辛:不想成為接盤俠,小心這10種網路上常見的喊單訊息
- 2021「台灣製造」15張年度專輯回顧(下):音樂會一直存在,關於真實的一切可以流傳下去
- 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 《一日一頁醫學知識》:希臘羅馬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現代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 獲NCC許可申設、成近10年首家准設新聞台,「鏡電視」是什麼樣一個新聞台?
- 「台灣製造」影劇內容進軍東南亞,OTT成為矚目新戰場
- 中国古代循环农业模式与特征(四)
- 美國自由派大法官布瑞爾宣布退休,拜登表示將兌現競選承諾,提名首位非裔女性進入最高法院
- 越南官方稱經濟成長致肥胖人口增多,每四個小孩就有一個過重
- 「猿」來如此!從馬來西亞部長「人猿會殺人」論,看當地棕櫚油產業與人猿保護
- 伊万加快推进国足年轻化进程
- 「無聊猿」為什麼爆紅?購買NFT究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還是單純的金融投資?
- 年假就是要在家耍廢看串流!推薦五部不同類型的「喜劇」讓你開懷過虎年
- 漫畫編輯和你想的不一樣(下):理想的編輯明確知道該如何與讀者溝通
- 北京市推出20条登记注册品质服务举措
- 台灣「臨場藝術」跨界、斜槓興起,背後原因或許是因為藝術家們的「貧窮跨」
- 《典藏雜誌》評論文化部新人事案「客家精神」,李永得批「族群歧視」要求公開道歉
- 「顏面神經麻痺」懶人包:臉歪嘴斜,可不一定是中風!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