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团队研制出神经形态人工触角系统
触角是南开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能够精准感知微小振动、大学磁场方位、团队态人统重力方向或化学刺激,研制其感知灵敏度可与人类皮肤相媲美,出神甚至在一些特殊功能上超过人类。经形角系受此启发,工触南开大学教授徐文涛团队与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南开成功研制出一种神经形态人工触角系统,大学实现了类似蚂蚁触角传入神经的团队态人统触觉感知和磁场感知功能。 近日,研制介绍该成果的出神论文刊登在《自然·通讯》。 昆虫触角感觉器官的经形角系结构与功能为新型仿生传感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设计蓝图,然而,工触相比于模拟哺乳动物的南开感觉器官,如何模拟昆虫触角这一高灵敏、多功能的“探测器”,一直是仿生电子领域亟待攻克的难题。 徐文涛团队研制的神经形态人工触角系统模仿了蚂蚁触角传入神经的形态结构、编码策略和感知功能。该系统采用具备三维柔性结构的电子触角传感器,实现了对振动、形变和磁场的高灵敏检测,并利用吸附二维纳米片的柔性人工突触器件实现了对传感信息的类神经处理。传感器阵列和突触器件阵列的连接方式模拟了生物感受器和感觉神经元的架构,传感信号的编码方式模仿了生物机械感受器的脉冲编码策略,最终在神经形态硬件中实现了传感信号时空特征的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高效率、低功耗地处理传感数据,还可高灵敏地感知压力、纹理和磁场。通过装载于移动机器人或交互式设备,该系统在轮廓识别、纹理识别、材质分类、磁场导航、非接触交互等多种任务中,均表现出接近或超越人类感知能力的性能。 该工作利用神经形态硬件与仿生传感器模拟了昆虫触角传入神经的感知原理和信息处理机制。《自然·通讯》审稿人评价这项研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仿生感受器”,代表了仿生感知领域的新突破。此项研究对于先进机器人、增强现实、智能交互、柔性电子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该研究团队计划将软体执行器与神经形态人工触角系统进行集成,以实现感知运动一体化和主动触觉探索功能。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春播春种时刻泉州晴天库存不足 雨水即将来袭
- 上海已抗原检测1400多万人发现部分阳性人员
- 11部门部署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 高管未及时变更益民基金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 天全联社 迈出宣传第一步 普及知识惠万家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英国首相约翰逊举行会谈
- 小鹏汽车何小鹏:小鹏汽车中长期毛利率目标在25%以上
- 消息人士:预计欧佩克+将维持5月增产计划不变
- 勤劳感动人 送钱表敬意
- 2022年首单REITs获批下周发行
- 华泰证券业绩快报:2021年净利133 46亿元同比增长23 32%
- 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安管道终段开工建设
- 小学生流行玩“电摇”引担忧 专家:不必过分担心也不可任其发展
- 松下计划在三年内量产无钴电池
- 广东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
- 古特雷斯: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于近日就乌克兰危机发表一系列倡议
- 福建漳州成立特殊食品科普工作站
- 快讯:注册制次新股震荡走低多股跌超10%
- 有赞教育产研全部被裁 回应:产品维护、客户服务、销售正常运行
- 近600只私募产品净值升回0 8元传统预警线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