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让博物馆展品“动”起来
暑期来临,动各地博物馆人流量增加。新技近年来,术让文博产业持续升温,博物博物馆成为公众休闲游览的馆展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品起各地博物馆积极应用数字孪生、动虚拟现实(VR)、新技裸眼3D等技术,术让创新展览、博物互动形式,馆展让观众感受到科技与文化的品起交融之美。 虚实结合丰富体验 “戴上这个虚拟现实眼镜,动可以‘穿越’到古代,新技看到过去大河村居民的术让生活场景。”在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一楼展厅的VR体验区,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刘奕畅介绍,观众戴上VR眼镜后,用手柄点击不同页面,就能看到大河村先民的生活场景。 在VR技术帮助下,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不再单纯用眼睛观看展品,还可以“参与”到展出中,更直观地了解展品。 在敦煌莫高窟景区内的数字敦煌沉浸展馆,观众戴上VR眼镜后,可以“走进”洞窟,打破时空束缚,“穿越”到1400多年前精妙绝伦的壁画世界。利用VR技术,工作人员对洞窟进行了1∶1高精度立体还原。在相关设备帮助下,观众不仅可零距离观赏壁画,而且可以“飞升”到窟顶,化身壁画故事主人公,与雷公等40余位神仙“共舞”。 与VR技术带来畅游虚拟世界的体验不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叠加,给观众带来虚实结合的参观体验。 在成都博物馆,观众戴上AR眼镜走进展馆,看着感兴趣的展品,随后眼镜中便会弹出展品图片介绍与视频讲解。这使线上讲解内容与线下展品有机融合,显著提升观众参观体验。 如果不想佩戴AR眼镜,观众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指定App,使用AR功能。例如,相关手机App中的AR导览功能,将AR技术和线上地图结合,可实现3D立体导航,把导航路线叠加在真实世界道路上,指引观众尽快到达目的地。 除此之外,相关App在指定地点还设置了虚拟讲解员。观众扫描指定内容即可“召唤”虚拟讲解员,聆听有关展品的讲解。 光影技术还原历史 鸟儿飞翔、花朵绽放、溪水流淌……走进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随着全息投屏“画卷”徐徐展开,高5米、长40米的数字长卷将600多年前的《富春山居图》生动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借助全息影像、裸眼3D等光影技术,沉浸式数字展览成为博物馆新的展出方式。观众站在展厅中便可“重回”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古代文明。 “利用光影技术辅助展示,在当下已经十分普遍。我们在整个展馆100多个位点运用了多种最新的光影技术,包括OLED交互、裸眼3D等。”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介绍。 在郑州博物馆二楼的裸眼3D展示屏前,游客只需站在地面上标示的“最佳观看位置”,就可获得“呼之欲出”的视觉体验。 郑州博物馆管理中心主任杨建军介绍,运用裸眼3D技术,游客无需佩戴眼镜或者头盔等辅助设备,就可以看到3D图像。它打破了传统的展示方式,让观众可以看到展品更多细节。 目前,郑州博物馆已对5件馆藏精品文物进行裸眼3D展示。 线上观展足不出户 除了不断更新展示、交互方式,近年来我国许多博物馆借助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在网站、小程序等平台办起了云上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将线下展览搬到线上,创新文物展示传播方式,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观众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够畅游文化海洋。 西安博物院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采用实时云渲染、生成式人工智能、3D高清建模等技术手段,将文物藏品转化为可虚拟互动的内容。例如,在以重要馆藏《辋川图》为基础塑造的元宇宙3D互动空间中,观众可以借助手机、电脑、虚拟现实设备等,进入线上元宇宙空间,化身《辋川图》中的人物,自由行走在王维笔下的辋川二十景中。每到图中一景,都会触发相应的图景介绍以及王维所写的诗词,一景一诗,相互映衬。伴随着画中美景和王维的诗词,观众可以在笔墨山水间,尝试体会王维当时的心境。 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动“智慧国博”建设。国博App、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的开发,让“云端国博”“国博云展览”“国博云直播”等活动成为常态。观众在云端就能欣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精品展览,近距离领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2023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新成果——中华文明云展试点上线。与以往展陈不同,该展览由我国博物馆界首个数智人艾雯雯担纲导览,引领观众沉浸式线上观展。 “祝贺可爱的艾雯雯入职”“古代记忆牵手现代科技,穿越现实感满满”……网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留言板上写下了对艾雯雯的赞美。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活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贺占哲介绍,中华文明云展是以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为基础打造的线上展厅。 “每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参观的观众都特别多。我们希望更多人在家里就能够看到这个展览,所以引入数智人艾雯雯,让它带领大家参观,会让观众感觉更亲近。”贺占哲介绍,艾雯雯既是一个虚拟角色,也是一个数智角色。研发人员利用数字孪生、骨骼绑定、动作捕捉等技术,让数智人拥有生动的表情与丰富的肢体动作,使静态的数字模型“活”起来,变成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与此同时,研发人员精准还原了展馆三维透视空间,利用三维与实景视频合成渲染技术,让艾雯雯“走”进现实场景。 艾雯雯可与馆藏文物产生神奇“感应”,具有让文物“活”起来的独特能力。除此之外,艾雯雯还拥有超强的自学和自适应能力,能够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与观众的互动技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泽连斯基:乌技术团队将赴美磋商矿产协议_
- 從提案、斡旋到達成協議,一次學會「英文談判」的技巧與句型
- 港府撤告歌手黃耀明,鄒幸彤獲保釋候審
- 【2020東京奧運】中華隊7/29戰績&各國獎牌榜:林昀儒與世界冠軍激戰七局惜敗,明晚力拚桌球男單銅牌
- 江西赣州:优化“四项服务”助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 新課綱:素養導向,國語文教什麼?
- 水煮、微波、煎炸和蒸煮,哪種葉菜類加熱方式能保留的營養素最多?
- 【2020東京奧運】中華隊8/2戰績&各國獎牌榜:桌球女子團體賽不敵日本無緣4強,但仍寫下最佳成績
-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快检技能竞赛
- 【專訪】中式奇幻漫畫家游素蘭:如果靈魂有轉世,我相信每一次輪迴都有自己的功課
- 《華人眼中的法蘭西》:拉.封丹與「3S」閒適智慧,是法國人數百年來身體力行的生活哲學
- 【關鍵時事】朱立倫說2024推出最強人選「不包括我自己」,其實仍隱含一絲期待
- “常回家看看” 在农村遭遇“水土不服”
- 難忘梨山高麗菜清甜好滋味,多倫多移民家庭齊心協力種出「正港台灣高麗菜」
- 【幕後】你一定聽過的三種好萊塢經典音效:城堡雷鳴、威廉尖叫、老鷹尖嘯
- 在吵雜的環境中,雌蛙要如何聽見雄蛙「愛的呼喚」?
- 传递“无臂飞鱼”的力量
- 體育競賽若不區分「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生理女性運動員將會被全面扼殺
- 「奇兵」蘇慧音助港乒乓女團摘銅,「金句王」李靜:最緊要多謝我自己
- 在吵雜的環境中,雌蛙要如何聽見雄蛙「愛的呼喚」?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