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在设备新型散热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手机电脑、国科储能电池等器件设备运行过程中,研团必然伴随发热现象。队设得突实现更高效散热,备新是型散多个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新型散热机制——薄液膜沸腾研究方面,热机成功实现了超过2000W/cm²的制研超高热流密度,刷新国内外目前已知的究方相关公开纪录,有望进一步提升器件设备散热效果。国科该成果近日在权威学术期刊《国际传热传质杂志》发表。研团 华北电力大学科研团队在调试薄液膜沸腾实验系统。(受访者供图) 当前,备新在能源电力、型散航空航天、热机电子信息等领域,制研仪器设备不断追求小型化和集成化,单位面积上元器件随之持续增多,这对散热提出更高要求。薄液膜沸腾,是目前国际上前沿的可实现超高热流密度散热的方式,即利用冷却液在热源表面形成的超薄液膜持续沸腾,达到高效散热目的。 “一些电子设备运行时,局部发热量可达1000W/cm²以上,显著高于常压下沸水的热流密度,传统的风冷、液冷等方式无法满足散热需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设备性能的提升。”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该团队成员冼海珍说,“在实验中实现的2000W/cm²热流密度,相当于在1平方米面积上,1万台功率为2千瓦的电热炉同时发热。”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陈林在安装薄液膜沸腾实验样品。(受访者供图) 华北电力大学杜小泽教授、陈林教授是该团队另两名成员。他们介绍,在取得这一实验突破前,国际上已知的薄液膜沸腾研究的热流密度,难以超过1500W/cm²。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发现,在恒压供液模式下,用于形成薄液膜的实验样品容易破裂失效,但改为步进增压和连续增压供液后,薄液膜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最终突破2000W/cm²。由此成功揭示出,优化供液方式,可有效提升薄液膜沸腾的最终性能。 “也就是说,要渐进式提高供液压力,而非刚开始运行时就保持最高压力。”陈林说,该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后,有望更好保障电子设备、锂电池等的安全性能。 《国际传热传质杂志》审稿人表示,该成果将薄液膜沸腾的热流密度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应对极端散热需求有重要意义。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男子冰球队与小球员“混编”对抗
- 2024年清远春耕图鉴
- 俄媒:俄恐襲4名嫌犯身份公布 其中1人僅19歲
- 卫星视角看中国|60秒速览多彩丰收图景
- 江西赣州:规范餐饮行业收费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 摸清求职需求 推荐工作岗位
- 山西晋中:集中销毁家庭过期药品
- 中方呼籲烏克蘭危機各方加大停火止戰外交努力
- 上好“开学第一课” 全面迎接新学期
- 好市多乾酪驗出致癌物國內首見 今年已進口同品項「4798公斤」
- 宁夏石嘴山:全面推行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 萌娃打卡火车站 开启奇妙探索行
- 江西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 对摆摊老太的这一摔,刺痛了公众的心
- 体测与大学毕业证挂钩 重视体育也要防止“一刀切”
- 中国网球突破带动中网火爆开场
- 市场监管行风建设在行动|辽宁营口:优化审批服务办出“加速度”
- 耿爽:中國人民不會忘記駐南聯盟使館被炸歷史
- 俄官員:俄羅斯將對北約任何威脅做出回應
- 诈骗39000元 逃回老家终被抓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