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清水河流域水质综合分析与评价(三)

2.3 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清水高低直接反映水体质量的优劣,综合污染指数越高,河流合分水质越差,域水综合污染指数越低,质综水质越好。析评F-不参与、清水参与评价的河流合分综合污染指数分别见图3(a)(b)。

由图3可知,域水当F-不参与水质评价时,质综清水河流域整体的析评污染程度为7月>11月>4月,7月浮游植物生物量上升,清水水质较差,河流合分4月和11月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域水水质逐渐好转。质综褚一凡等[13]在对陈桥东湖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中也有同样结论。析评12个样点中,折死沟水质最差,处于污染状态,中河和西河水质最好,基本合格。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流域整体污染程度为11月>7月>4月,11月河流水位低,流量较小,其补水水源主要源于浅层地下水,沿途含氟岩石经过地下水淋滤,使得地下水F-浓度较高,地下水补充到地表水,使得河流F-浓度较高。4月和7月降雨相对较多,水流量大、速度快,对水体中的F-浓度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使得河流F-浓度较低。纳麦提·托合提等在对克里雅河流域F-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时也有相同特征。双井子沟水质最差,处于污染状态,西河水质最好,基本合格。

2.4 灰色关联法评价结果

利用灰色关联法对清水河的水质进行评价,评价时将数据归一化到0~1之间,其评价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当F-不参与水质评价时,中河、西河的水质较好,全年以Ⅱ类为主;双井子沟、井沟、折死沟水质7月最差,7月降雨较多,地表污染物通过降雨冲刷带入河流,增加了河流的污染程度,同时,降雨还将空气中的粉尘、农田过剩的肥料等都带入河流,加速了水质的富营养化;12个样点中折死沟水质最差,全年以Ⅴ类水为主。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双井子沟、井沟、沙沿沟、折死沟水质较差,全年以Ⅳ、Ⅴ类水为主;中河、西河水质相对较好,以Ⅱ类水为主。综合分析发现,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流域水质状况逐渐变差。


2.5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8年清水河水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当F-不参与水质评价时,双井子沟、井沟、沙沿沟、折死沟水质较差,由于其位于清水河的下游段,可能周围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水的综合排放[6]使得河流污染严重。另外,双井子沟、折死沟是清水河的主要产沙区[6],气候干燥,植被稀少,水土流失现象较为常见。上游和中河水质稍好,以Ⅲ类为主。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双井子沟、沙沿沟、折死沟水质较差,全年以Ⅴ类为主,清水河上游至下游降雨和水面蒸发趋势相反,下游降雨稀少,水面蒸发较大,河流受到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使得河流下游氟化物浓度较高[17]。中河、西河水质以Ⅳ类为主。综合分析发现,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流域水质逐渐变差。

2.6 4种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应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灰色关联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清水河流域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每种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文中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水体情况。谢卫平等应用相同的方法对漕桥河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能全面地反映漕桥河的实际水体情况。


通过对4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单因子评价法虽然可以对水质作定性评价,判断出河流主要污染因子,但不能全面反映河流水质状况,适用于污染物单一的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法虽然可以对水质作定量分析,计算简单,能判断出河流的污染程度,但不能判别水质类别;灰色关联法采用等权的处理方法,使得一些指标在评价时作用变小,对劣Ⅴ类水质评价偏保守;模糊综合评价法更能客观反映实际水体情况,适用于含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水质综合评价。

3 结论

(1) 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当F-不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整体的污染状况为7月>11月>4月。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整体的污染状况为11月>7月>4月。

(2) 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最差,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水体情况。双井子沟、井沟、沙沿沟、折死沟的水质较差,中河、西河的水质稍好。当F-参与水质评价时,清水河流域的水质变差。

(3) 4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表明,清水河流域下游段水质较差,全年以Ⅴ类水为主,主要由清水河周围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染所致。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水质评价浓度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