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淺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死亡必然會發生,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

19世紀以前,淺談我們的預立醫療祖先幾乎都在家壽終正寢;19世紀以後,在家離開人世的照護諮商機會卻少了。也許因為醫院多了、死亡生問交通多了、必然備好安養中心多了、會發藥物多了、題準科技多了、淺談工作多了......在家裡壽終正寢的預立醫療機會,卻反而少了。照護諮商

現在的死亡生問人們更不容易親眼目睹親人死亡的過程,在自己眼前發生。必然備好很多時候幾乎是會發靠醫護人員或禮儀師,清理乾淨後,題準才看到一具冰冷的淺談大體,安靜躺在那兒。

逐漸的,我們現在人對於接觸死亡,不明白的愈來愈多了,恐懼、後悔、悲憤、無力也愈來愈多。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人們接觸死亡的心情卻停滯不前,甚至退步。面對死亡,常常看到更多的驚慌失措。

比起過去的人面對死亡的自然,現代文明人或許還不如我們的祖先。許多人習慣無視死亡,即使聽過N遍的無常,最多也只寫一下「R.I.P.」或唸唸佛號,從不問自己如何面對即將且必然到來的死亡。

許多人會說「珍惜當下」,聽起來好像説這話的人,對於自己的死亡,必然會坦然接受吧?

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臨床太多人會叫哭泣的人「節哀」,但在自己親身面臨死亡來臨前,卻不知道已經偷哭多少遍。只因看別人接觸死亡,和自己面對死亡,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其實每個週邊發生的死亡案例,一個個都是提醒:

你必死,準備好了嗎?

不只是你,全家每位成員都該提早學習接觸死亡。

臨床上,我見過家裡的各個成員只要懂得接觸死亡,躺在床上的往生者,往往都是安祥善終。

因此不要只是敲敲鍵盤,寫下R.I.P或閱讀幾遍相關文章,就以為自己在接受死亡了。

學習接觸死亡,你可以這麼做

若你希望學習接觸死亡,可以前往醫院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並簽署「預立醫療決定」。

參加「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時,會和你討論以下內容:

  1. 您有那些知情、選擇與決定權?
  2. 維持生命治療、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這些常見醫療選項的成效與風險(例如:心肺復甦術、機械式維生系統、血液製品、特定疾病之專門治療、重度感染時的抗生素、鼻胃管等)。
  3. 可終止、撤除或不施行上述醫療處置,所應符合的五種臨床條件:(1)末期病人、(2)不可逆轉之昏迷、(3)永久植物人、(4)極重度失智、或(5)其他疾病痛苦難以承受、無法治癒且無其他合適之醫療解決方法之疾病(例如:泡泡龍症、漸凍人等)。
  4. 預立醫療決定書之格式及生效、變更或撤回程序是什麼?
  5. 醫療委任代理人權限、終止或解除委任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Preliminary+consultation--06Photo Credit: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其他更詳細的介紹,也都可以在《病人自主權利法》裡的介紹看到。

做足準備,才能在面對死亡時不要措手不及,更能掌握自己及家人的善終。

本文經黃軒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