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使用寿命超5500小时 我国科研团队创制出超高稳定性催化剂

记者3月4日从厦门大学获悉,使用寿命时国该校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王野、超小创制出超催化傅钢和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研究员姜政团队创制出寿命超过5500小时的科研超高稳定性催化剂,用于开发新一代烷烃直接脱氢技术。团队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科学》上。高稳

低碳烯烃是定性合成纤维、橡胶、使用寿命时国塑料等诸多大宗化工产品的超小创制出超催化基础原料。烷烃直接脱氢是科研工业制烯烃的重要途径。当前,团队烷烃直接脱氢技术须在苛刻的高稳高温条件下进行,且商业催化剂易烧结、定性易积碳,使用寿命时国需频繁烧炭再生,超小创制出超催化由此带来高能耗、科研高排放等一系列问题。构筑在高温苛刻反应条件下稳定,且兼具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金属催化剂,是催化领域攻关难点,但科学家一直都难以开发出在工业条件下实现500小时以上的连续稳定运行的催化剂。

该科研团队另辟蹊径,提出“原位动态构建活性位”的概念,利用金属铟的亲氧性和动态迁移特点,设计了高度稳定的催化剂。

“新型催化剂可有效规避积碳生成,无需像商用烷烃脱氢工艺额外添加氢气以抑制积碳,也无需通过空气烧焦频繁再生,过程更简便、更绿色。”王野介绍,研究团队以纯丙烷为反应原料进行实验验证,发现该催化剂在550℃的近工业反应条件下连续测试长达5500小时,活性和选择性均保持稳定。同时,该催化剂还可以副产氢气。在600℃的条件且高丙烷转化率超过60%的情况下,该催化剂可连续稳定运行1200小时以上。

目前,该团队已申请和获得多项中国发明专利,正开展催化剂放大实验,并与相关能源化工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推进该原创性基础研究成果走向产业化。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